今天,不少网民习惯了“无所不用其搜”——据12月6日《桂林晚报》报道,不少年轻网民一旦出现头疼脑热等不适,不是去医院就诊,而是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网上自诊”。
“网上自诊”虽然快捷方便,但终究不能代替医生当面诊疗,因为不科学,“误诊”率高,有可能留下疾病隐患,甚至带来生命危险。而且,网络的虚拟性也会给“自诊族”带来求医问药的诚信风险,比如网上搜索出的有些是不专业的医药网站和一些个人提供的信息,让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很难分辨其真实性。
是这些年轻人不拿自己的健康当回事吗?肯定不是。重要原因在于“看病难”和“看病贵”。
谁都知道,生了病后去医院是件多麻烦的事。尤其是对那些工作节奏紧张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要跟单位请假,然后赶着早地去排队挂号(若要去大医院或看专家,还常常挂不上号),接着是排队候诊、排队检查、排队缴费和拿药。一场病看下来,少则半天,多则一两天,耗时费精力不说,而真正面对医生的,往往只有几分钟。而在“网上自诊”,只需敲敲键盘、轻点鼠标,页面打开,不但有多位医生提供即时诊断服务,而且是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再有,同样的药在医院拿往往要比从药店买贵上不少,如果能够通过“网上自诊”确定病情后,自己去药店买药(只要不是处方药)治病,就能省下不少钱。更重要的是,不少人认为,“网上自诊”还可防止“大处方”。因此,“网上自诊”可能会冒点风险,但实惠。
“网上自诊”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反映的还是一种无奈。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