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与平台企业之间能构成劳动关系吗?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认定问题作出回应。
新就业形态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全国总工会数据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引发全社会关注。2024年1至11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约8万件,其中包括“新业态劳动者被个体户案”“连环外包案”等热度较高的案件,涉及社会保险纠纷、保险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多个方面。
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必须抓住劳动关系这个关键,其对劳动者的权益有重大影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法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获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一系列权利。在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用工模式呈现灵活性、多元性、技术性等新特点,造成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所涉情形复杂多样,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判定困难。
实践中,有的企业将业务、劳务“连环外包”,有的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并以订立合作、承揽协议等方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无论手段如何翻新,根源是个别企业逃避用人单位责任,设法降低用工成本,试图通过“障眼法”在劳动者权益保障上“偷工减料”。因此,应有效打击规避用工责任的行为,准确认定劳动者与平台企业或者平台用工合作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