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走近工匠,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更加具象

2024-11-20 07:33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学生走近工匠,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更加具象

2024年11月20日 07:33   来源:工人日报   张世光

  “这次到现场我才明白,能源安全是一线工人师傅一点一滴用扎实劳动汇集起来的”“原来中国一重的那么多‘第一’是工人师傅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创造的”……据11月15日《工人日报》报道,日前,一场由黑龙江省总工会宣教文体部和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开展的“大学生走近劳模工匠”活动在大庆油田和中国一重同时举行。近距离感受劳模工匠的日常工作、成长经历和奉献精神后,同学们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更加真实、立体、深刻的认知。

  学生走近生产一线和劳模工匠,是“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的创新模式,也是劳动教育的一种延伸。此举让学生对以往在文字、图片中看到的抽象概念有了真切的感受。比如,站在劳模工匠日常奋斗的地方聆听讲解,触摸一枚枚荣誉奖章、参观一个个创新成果、观察一双双粗糙的手,以及感受室外的冷空气与室内的轰鸣声,都让“劳动”这个词汇在此刻生动了起来。

  学生到生产一线,更容易因为新鲜而聚精会神,因为具体而便于理解,因为参与而入脑入心。从过去的“在听”“在看”变为今天的“在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成了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行为准则,这对同学们坚定“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理念,以及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个人价值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促进意义。

  值得注意的一个小细节是,学生在参观劳模创新工作室时看到一线职工正在使用3D打印机进行技术革新,多位同学直呼“没想到”——没想到一线生产竟然用上了这么先进的技术。然而,这个看似与“打铁、拧螺丝”的工厂毫不搭边的3D技术,对于不少劳模创新工作室来说“只道是寻常”。生产一线需要出大力、流大汗——这种过时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很多人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及职业教育的认知,乃至就业选择。今天的生产一线,懂技术、会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这里不仅需要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也为他们施展抱负提供了广阔天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支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这次活动就是让同学们在生产一线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学生看到了真实有活力、具体有发展的生产一线,也理解了劳动光荣、劳模伟大不是一句空话,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需要实打实地投入和付出。这不仅会助推他们在毕业后走进基层、扎根一线,更会为产业工人队伍积累高知、高质人才资源。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对多名一线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了从“职场小白”到“栋梁之材”的成长路径。如何走好职场第一步,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相信这些劳模工匠已经为他们做出了示范。

  从劳模工匠走进校园,到学生走近生产一线,劳动教育丰富了形式、丰盈了认知、丰满了头脑,这种双向奔赴让“劳动”“劳模”“奉献”等概念更加具象化。希望更多地方、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让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润泽更多学生。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