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肉牛产业,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2024-09-19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一个时期,市场波动对肉牛产业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一路走来,“难”是采访对象口中说得较多的一个字。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肉牛是他们主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基础生产力。面对低迷的行情,有人选择及时止损,有人选择再坚持一段时间,待到行情好转时再做决策。尽管有太多不确定性,但直面困难、勇于应对是应有之道。

  强信心是前提。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信心来自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来自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来自人们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这些年,肉牛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又或者是品牌打造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已经打下一定基础。不管在发展过程中有怎样的波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和基本盘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当务之急是坚定信心、统一认识、齐心协力,采取积极措施,整合各方力量,把牛产业维护好、发展好。

  调结构是关键。高品质牛、相关加工产品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高端化、品质化或是一条破题之路。积极推进肉牛品种改良,倡导养殖户优化养殖结构,鼓励加工企业做精做强。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推进种养结合,加快饲草料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想方设法降低养殖成本。此外,还要优化进口结构,平衡国内国外牛肉供应,为国内肉牛产业赢得更多的调整时间和发展提升空间。

  促消费谋长远。供需失衡是产能阶段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提振消费、扩大产品需求是应对供需不平衡的关键。可加大牛肉及其相关产品的宣传力度,创新消费方式,强化品牌建设,引导消费者增加对牛肉及其相关产品的消费比例。同时制定相应标准,提升消费者对国产牛肉和进口牛肉的认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推动差异化消费。此外,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等,让消费者安心放心消费。

  总之,要秉持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努力化“危”为“机”,在肉牛产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提质、节本、增效的目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余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发展肉牛产业,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2024年09月19日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一个时期,市场波动对肉牛产业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一路走来,“难”是采访对象口中说得较多的一个字。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肉牛是他们主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基础生产力。面对低迷的行情,有人选择及时止损,有人选择再坚持一段时间,待到行情好转时再做决策。尽管有太多不确定性,但直面困难、勇于应对是应有之道。

  强信心是前提。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信心来自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来自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来自人们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这些年,肉牛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又或者是品牌打造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已经打下一定基础。不管在发展过程中有怎样的波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和基本盘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当务之急是坚定信心、统一认识、齐心协力,采取积极措施,整合各方力量,把牛产业维护好、发展好。

  调结构是关键。高品质牛、相关加工产品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高端化、品质化或是一条破题之路。积极推进肉牛品种改良,倡导养殖户优化养殖结构,鼓励加工企业做精做强。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推进种养结合,加快饲草料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想方设法降低养殖成本。此外,还要优化进口结构,平衡国内国外牛肉供应,为国内肉牛产业赢得更多的调整时间和发展提升空间。

  促消费谋长远。供需失衡是产能阶段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提振消费、扩大产品需求是应对供需不平衡的关键。可加大牛肉及其相关产品的宣传力度,创新消费方式,强化品牌建设,引导消费者增加对牛肉及其相关产品的消费比例。同时制定相应标准,提升消费者对国产牛肉和进口牛肉的认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推动差异化消费。此外,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等,让消费者安心放心消费。

  总之,要秉持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努力化“危”为“机”,在肉牛产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现提质、节本、增效的目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余健)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