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工作业为难家长

2024-06-14 07:12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别让手工作业为难家长

2024年06月14日 07:12   来源:北京日报   杜梨

  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日前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意见建议》时表示,会对各幼儿园强调,让亲子作业的量更合理化,要求和目的更清晰化。这则回复,引发广泛共鸣。

  不只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家长同样苦花式手工久矣。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快乐学习等理念影响下,名目繁多的创意手工悄然间多了起来。中秋节做灯笼、端午节包粽子、春节剪窗花,或以环保材料、计量单位、秋季落叶等为主题画图做海报,哪一项听起来都颇费工夫。若说能与孩子共同参与、有所收获倒也罢了,但或因任务太多太泛,或是远超幼童能力,更多人还希望孩子在班上出个彩受表扬,导致家长代劳现象越来越普遍,搞得作业要求水涨船高,成为一块严重的“内卷战场”。

  家长白天忙工作,晚上“卷”手工,当然啧有烦言。可吐槽争议了这么久,相关问题却未改观,甚至愈演愈烈,“指挥棒”的影响显然不可忽视。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上,某些亲子作业明显“超纲”,孩子搞不定,家长只得兜底。而部分老师及学校评价作业的标准过于简单,不看孩子的参与度,只在意成品完整漂亮与否、精致创意几何,一般孩子真实的“毛坯”作业在一众“精装”作品中根本拿不出手。当然,这种倾向背后,也有教学考评体系的影响。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直接导致了亲子作业愈发沦为形式主义。

  孩子的成长自有其规律,不同阶段的孩子能力也各有特点。可能他们的涂鸦不讲究笔法,让人看着不明所以;剪纸贴画相当“抽象”,不经介绍很难识得;至于创意也可能十分粗浅,甚至完全跑题,但恰恰是这些表现在作品上的“不完美”“不成熟”,共同构成了孩童珍贵的成长印迹。对此,学校与老师理当有清晰的认知,将孩子本身的天性纳入作业设计中去,减少过滥部分,降低作品要求。从源头与导向开始,让亲子作业回归本意,让孩子成为作业的主角,家长逐渐解套,孩子也能真正得到锻炼、收获成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