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整治网络“黑嘴”,让企业发展更安心

2024-06-12 15: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而法治正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必须长抓不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向网络“黑嘴”亮剑,让其闭嘴。以网络空间之治,换营商环境之优,企业不担心网络上的“暗枪冷箭”,才能放心经营、安心发展。

  “别看今天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网络“黑嘴”的“毒流量”生意做得有多大,惩罚就来得有多快。

  近期,国家网信办深入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指导网站平台加强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了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释放出重拳整治的强烈信号。

  “恶意解读某饮用水企业股权结构、产品包装图案,散布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抹黑诋毁企业形象”“蓄意对某信息科技公司年度财务报表进行负面解读,借机胁迫要求签订商业合作协议”“歪曲捏造事实、恶意诋毁某品牌汽车质量和该汽车企业、创始人形象声誉”……一件件被曝光的典型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思。

  “满嘴都是正义,心里全是生意”,这句话用来形容网络“黑嘴”再恰当不过。通过散布谣言、歪曲解读、恶意诋毁来牟取非法利益,是这些“黑嘴”账号的共同特征。梳理各地发布的相关案例可以发现,遭遇网络“黑嘴”的企业尤以民营企业居多。在信息不对称的网络环境下,“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兴风作浪,而受害的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来应对,就算一再自证清白,也难以彻底消除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影响正常发展。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既体现着经济发展“软实力”,又为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硬支撑”,而网络环境也早已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从微观来看,关乎众多企业的发展和无数普通人的生计;从宏观来看,则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而法治正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此次专项行动通过靶向发力、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依法依约处理了“墨子商业论”“奇偶派”“小牛说车”等账号,可谓正当其时,大快人心。这也是继去年之后围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再一次开展相关专项行动,彰显了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的决心,将有助于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成长需要理性监督和善意批评,但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显然不在此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必须长抓不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向网络“黑嘴”亮剑,让其闭嘴。在从严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要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举报受理处置工作机制,强化涉企信息发布传播和账号管理。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也离不开广大网友的参与。要避免被网络“黑嘴”带节奏,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可或缺。以网络空间之治,换营商环境之优,企业不担心网络上的“暗枪冷箭”,才能放心经营、安心发展。(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依法持续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违法行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整治网络“黑嘴”,让企业发展更安心

2024年06月12日 15: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而法治正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必须长抓不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向网络“黑嘴”亮剑,让其闭嘴。以网络空间之治,换营商环境之优,企业不担心网络上的“暗枪冷箭”,才能放心经营、安心发展。

  “别看今天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网络“黑嘴”的“毒流量”生意做得有多大,惩罚就来得有多快。

  近期,国家网信办深入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指导网站平台加强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了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释放出重拳整治的强烈信号。

  “恶意解读某饮用水企业股权结构、产品包装图案,散布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抹黑诋毁企业形象”“蓄意对某信息科技公司年度财务报表进行负面解读,借机胁迫要求签订商业合作协议”“歪曲捏造事实、恶意诋毁某品牌汽车质量和该汽车企业、创始人形象声誉”……一件件被曝光的典型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思。

  “满嘴都是正义,心里全是生意”,这句话用来形容网络“黑嘴”再恰当不过。通过散布谣言、歪曲解读、恶意诋毁来牟取非法利益,是这些“黑嘴”账号的共同特征。梳理各地发布的相关案例可以发现,遭遇网络“黑嘴”的企业尤以民营企业居多。在信息不对称的网络环境下,“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兴风作浪,而受害的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来应对,就算一再自证清白,也难以彻底消除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影响正常发展。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既体现着经济发展“软实力”,又为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硬支撑”,而网络环境也早已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从微观来看,关乎众多企业的发展和无数普通人的生计;从宏观来看,则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而法治正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此次专项行动通过靶向发力、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依法依约处理了“墨子商业论”“奇偶派”“小牛说车”等账号,可谓正当其时,大快人心。这也是继去年之后围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再一次开展相关专项行动,彰显了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的决心,将有助于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成长需要理性监督和善意批评,但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显然不在此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必须长抓不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向网络“黑嘴”亮剑,让其闭嘴。在从严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要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举报受理处置工作机制,强化涉企信息发布传播和账号管理。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也离不开广大网友的参与。要避免被网络“黑嘴”带节奏,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可或缺。以网络空间之治,换营商环境之优,企业不担心网络上的“暗枪冷箭”,才能放心经营、安心发展。(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依法持续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