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网信办根据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工作安排,持续强化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消费金融频道”“英伦投资客”“蔡老板”等账号,因为谋取非法利益、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而遭到关闭,并将账号主体纳入平台黑名单管理。国家网信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整治各类涉企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曝光典型案例,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网络环境。(12月25日央视)
此次查处的一些营销号,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以删帖、消除影响为由索取公关费等,大肆向企业“敲竹杠”。他们甚至已经形成了涉网黑恶势力。此次他们被查处,就是咎由自取,也向那些将企业或企业家当成“唐僧肉”的不法分子敲响了警钟。
在一些不法分子眼中,一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财大气粗”,诋毁他们或向他们“敲竹杠”风险较低,收益却可能很大。还有一些竞争对手请的“网络黑公关”“网络水军”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恶意诋毁企业或企业家,背后还形成了庞大的地下产业链。
现实是,一些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等违法违规行为确实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对此也不够重视,往往需要涉事企业及企业家诉诸法律,与不法分子打官司,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但这样做的维权成本较高,耗时耗力,一些企业家就选择了忍气吞声。像侵犯企业的侵权行为主体多样,包括自媒体以及其他网络用户,如一些网络自媒体为蹭热点、博流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但此类案件也存在取证难、确定损害后果难等问题,这都增加了民企的维权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