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净化营商网络环境,尽快铲除“黑嘴”

2024-06-13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中经评论:净化营商网络环境,尽快铲除“黑嘴”

2024年06月13日 1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绝不能让网络“黑嘴”逍遥法外,治理网络“黑公关”势在必行。随着专项行动的不断推进,整治工作的效果将愈加凸显,那些损别人之益牟自身之利的“黑嘴”们,也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网络空间也是营商环境。如今,网络不仅是网友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平台,也逐渐成为企业宣传、品牌建设的阵地。而那些靠“收割”流量来获取利益的网络“黑嘴”“黑公关”自然不会放过自带“流量密码”的企业、品牌,通过传播涉企虚假信息和谣言,挑动对立情绪,进而影响舆论、误导公众。

  企业苦网络“黑嘴”久矣。这些网络“黑嘴”们或散布谣言信息,恶意诋毁企业形象;或歪曲解读涉企公开信息,牟取非法利益;或蹭炒涉企热点,抹黑攻击企业;甚至以合作之名,行“敲诈”之实。有企业爆料称:“公司每年要维护与上百家自媒体的关系,大部分年合作金额从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不交钱就可能被黑。”这些行为侵害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挫伤了企业发展信心,破坏了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

  不仅如此,财经讯息、市场走向关乎企业发展,同样关系百姓“钱包”。倘若“黑嘴”利用财经、企业热点炒作虚假的投资兴业信息,不明真相的网友在听信了这些“小道消息”之后很可能掉进“陷阱”,导致自身利益受损。因此,绝不能让网络“黑嘴”逍遥法外,治理网络“黑公关”势在必行。

  事实上,针对涉企网络“黑嘴”,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封禁关停一批充当“黑嘴”、敲诈勒索、社会反映强烈的“自媒体”账号;去年年底,国家网信办公开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典型案例;近日,“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政策逻辑一以贯之,就是要通过靶向发力、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着力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网络环境。

  不过,从目前来看,网络“黑嘴”难以根治,还在于“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乏一些“黑公关”在换了“马甲”之后,又开始继续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中伤企业品牌形象。因此,要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持续打击非法自媒体和虚假信息,并对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切断“黑嘴”“黑流量”吸粉变现的利益链条。同时,平台要强化发布规范等重点环节的管理责任,严格要求自媒体账号、MCN机构不得炒作营销涉企侵权信息。此外,企业在面对侵权信息时,也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主动澄清事实,避免陷入负面舆论漩涡中。

  守护风清气正的营商网络环境,需要我们尽快铲除网络“黑嘴”。当然,治理网络“黑嘴”并非一日之功。随着专项行动的不断推进,整治工作的效果将愈加凸显,那些损别人之益牟自身之利的“黑嘴”们,也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整治网络“黑嘴”,让企业发展更安心

     不能任由医疗“伪科普”害人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