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志愿填报服务的背后,是哪些东西缺失了?

2024-06-12 08:07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焱)

天价志愿填报服务的背后,是哪些东西缺失了?

2024年06月12日 08:07   来源:羊城晚报   蒋理

  近日,标价11999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这还并非最昂贵的选项。张雪峰旗下的峰学蔚来,还为2024年的考生推出了价值17999元的圆梦卡,该服务包含四次专业填报咨询、志愿规划视频等内容。

  对于价格高达17999元的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服务,有支持者认为这是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有人质疑,认为这是利用家长的焦虑,把家长当“韭菜”收割,填报志愿信所谓的“专家”,还不如信自己。

  近年来,每逢高考季,天价志愿填报咨询都会引起舆论的关注。天价志愿填报服务之所以有市场,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教育部门、学校没有尽到对学生的生涯教育、升学指导规划的职责。让不少学生、家长有选择学校、专业的困惑,这就给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提供了市场需求。

  我国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扩大了学生的学科选择权。本来,按照高考改革的要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与选科指导,引导学生在高一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与未来职业兴趣,确定初步的升学目标,报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根据这一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然而,不少学校并没有对学生的这方面进行教育与指导,而是告诉学生怎么获得高分就怎么选科,不要考虑兴趣。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大学、专业时,很多学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对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部分考生和家长没有自己的想法。针对这种问题,那些能给出简单、明确回答可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哪些专业是“坑”的“网红名师”便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

  然而,这经不起进一步追问,学生对这些专业感兴趣吗?能学好这些专业吗?别人认为的好专业真的适合自己吗?另外,志愿填报一对一服务,大多集中在公布高考分数之后到提交志愿表的一周左右时间,一名资深的志愿咨询师,最多只能完成三四十个一对一咨询服务,如果一个团队要服务一万个学生,就需要三百个以上的咨询师,那么,这些咨询师有相应资质吗?能保障相应咨询质量吗?能兑现宣传承诺的咨询服务吗?这都是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也需要监管部门对其间存在的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加强监管。

  如果学生接受过生涯教育,就知道选择大学、专业是个性化的,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哪怕被某大学最热门的专业录取,可如果不感兴趣,学不好也是枉然。可不少学生并没有自己的兴趣,而部分家长也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即便自己孩子有兴趣,也会被“网红名师”以这些专业没有“钱途”“普通家庭学生不适合报考”为由,让学生打消念头。这又进一步迎合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和功利心态:报考专业就要选“好就业”“有钱途”的专业。大学生的求学经历与就业市场一再表明,这种选专业的思维并不恰当,有不少学生就曾掉进了追逐热门的陷阱之中。如最近媒体报道,当年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衡水中学毕业生张某,考进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求学三年之后说“后悔了”。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无疑是“好学校”“好专业”,可是这门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这是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大学和专业时,要做到“知己知彼”,尤其是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不能盲目从众,更不能把学生的志愿,变为家长的志愿、咨询师的志愿。评价志愿选择得好不好,不是看是否被某大学专业录取,而是要看进大学后的学业发展情况,这就需要有长远的规划,而不是短视与功利。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更理性、科学的志愿填报指导。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媒介,通过专题讲座、视频直播、在线答疑、电话咨询等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多渠道公共服务。要充分发挥高中阶段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对一线班主任、任课教师培训,为考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咨询服务,提醒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志愿填报是准备报考国内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最后一课。这一课需要学生自己“多做主”,利用高考结束后、公布分数前这段时间,根据自己的预估分数,确定自己的目标学校,有针对性地去了解这些大学、专业,结合志愿填报规划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填报适合自己的志愿。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