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毕业展作品“超级蜂窝”引争议:美的感受是具有共性的

2024-05-27 06:54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央美毕业展作品“超级蜂窝”引争议:美的感受是具有共性的

2024年05月27日 06:54   来源:红网   汤艳君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上,一件名为《超级蜂巢》的作品引发热议。众多网友因其造型为一堆废弃纸盒子摞在一起,吐槽这就是“一堆废纸壳”“一堆垃圾”。对此,作者在5月23日回应称作品中电机是会动的,纸板是自己切的,并且作品造价超过了一两万块钱。

  从美学角度来看,仅仅依靠成本来判定艺术品的美学价值是不合理的。美的感受应当具有普遍性,真正的艺术应该能被广泛接受,或至少在特定群体中获得认可。有人认为应该先了解作品的概念再进行批评,也有人认为艺术本来就是高深莫测、孤芳自赏的。然而,美本身是具有灵性的,即便是不太了解该领域的人也能被震撼与打动。正如康德所说,“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让人愉快的。”梵高的《星空》能够让不同国家的人感受到其中的瑰丽,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能够激起人们心中的反抗与奋进之情,夕阳下相互依偎的老人也会引得人们赞叹世间真情的美好。即便是不懂舞蹈,我们也能被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的表演所打动。

  然而,《超级蜂巢》的争议并非完全源于其造型,而是涉及到现代艺术的接受问题。现代艺术追求创新和实验性,但要让大众接受超越自己时代的作品,也需要时间的积淀。艺术创作,尤其是当代先锋艺术,具有向前、创新和探索的象征,但这种创新并不一定能立即被大众所接受。

  观众对于《超级蜂巢》的不理解和批评,也反映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在观众接受度上的差异。传统艺术通常以经典和权威为主要特征,观众通过学习和欣赏来理解和接受这些作品。而现代艺术则更注重个性和创新,但这也可能导致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

  近年来,关于艺术与观众之间关系的争议层出不穷。《超级蜂巢》之所以引发争议,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于其表现形式的不理解,另一方面则涉及到现代艺术的接受度问题。这种争议反映了一部分观众对现代艺术概念的排斥,以及艺术界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差异。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艺术作品往往被误解或贬低。艺术家如果不去反思自己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反而质疑观众的审美,是不明智的。既然敢于创作,并在公开的平台和场合展示,就要经得起观众的质疑和审视。

  艺术创作需要勇气和创新,但与观众的共鸣和沟通同样也很重要。艺术的影响力和美学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与观众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艺术家自我表达和创意的能力。在艺术的表达过程中,兼顾个人创意和大众接受度,才能让艺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和美学价值。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