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价”变“起步价”,装修还是少些套路

2024-06-06 14: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一口价”变“起步价”,装修还是少些套路

2024年06月06日 14: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装修公司宣称“一口价”22万元,却在装修开始后多出了8万余元的增项费用……前不久,蒲女士为求省心,与某全包装修公司签订了合同,不料装修时产生的增项事宜和施工纠纷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口价”咋变成了“起步价”?

  蒲女士的经历,很多人都遇到过。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统计,上海去年家装行业280多起投诉案件中,一半以上与装修“合同增项”有关。为什么说好的“一口价”,开工后却频频加价?一方面,跟装修行业“水太深”有关。比如,合同中仅一个墙面部分就包括“墙面铲皮”“墙面处理”“墙面打磨”等多个项目,外行对这些基本不了解。另一方面,是维权难。虽然有业主会通过诉讼来解决“合同增项”问题,但面临巨大的时间成本。【详细

  消费者选择全包装修是为了省心,可实际情况却是闹心。装修公司在编写合同时以“一口价”“工期短”等口号迷惑人,等到开工后,再找各种理由变相加钱。他们敢如此胆大妄为,就是知道消费者即使对这些增项费用不满,也碍于时间和精力,往往会忍气吞声,交钱了事。【详细

  恶意增项要用监管“找平”

  装修公司通过“低报价、高增项”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涉嫌违反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房屋装修是打造梦想之家的第一步,承载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们不能放任装修“一口价”变成“起步价”。【详细

  近期,多地房市企稳向好,装修市场需求旺盛,恶意增项的装修公司是在破坏消费大环境。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装修行业的监督检查,不能任由装修公司坑骗消费者。对消费者不公平的地方,必须用监管“找平”。【详细

  共同铲除装修“一口价”陷阱

  任意添加的合同增项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期待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畅通维权渠道,让消费者能够真正享受到省心省力的装修服务。【详细

  具体而言,市场监管、住建等职能部门应加强对装修行业的监管,进一步明确装修合同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确保装修费用透明化,并畅通维权通道,依法严惩违法者。行业协会应强化行业自律,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提升装修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面对装修公司提出的增项加价要求,消费者也要敢于质疑,积极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冲浪小超人:有增项还能叫全包?

  @我喜欢one-liner:“一口价”这三个字看来还有不同的解释。

  @靖林的蘑菇会开花:装修事儿多、坑也多,一不小心就多花钱。

  @财红姑:谁要是装修没踩过坑,绝对是大神。

  @一夏慧:什么时候能整治?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说起装修,大多数消费者的感受是“真烦心”。装修事儿多、套路多,恶意增项泛滥几乎已成行业潜规则。装修行业的分散性较强,呈现出“大行业、小企业”的特点,这也给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带来一定难度。为此,一方面要合力整治行业乱象,强化监管力度,降低维权成本,倒逼企业自律守法;另一方面,行业规范化是大势所趋,要严格市场准入、明晰服务标准,鼓励合规经营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让消费者装修房子时能“真省心、真放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