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创新沃土 培育科技型“独角兽”

2024-06-11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厚植创新沃土 培育科技型“独角兽”

2024年06月11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我国具有培育独角兽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独角兽企业的独特优势,包括市场优势、营商环境优势、科技进步优势和数字经济优势等。培育更多科技型独角兽企业茁壮成长,有利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我国科技型独角兽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质量,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日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340家独角兽企业,全球排名第二;2023年我国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为56家,其中多为智能制造、能源电力等“硬科技”企业。

  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在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创业公司。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发展速度快,在短短几年内就赢得市场青睐,实现爆发式增长,经营规模迅速壮大;二是创新性强,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具有颠覆性、引领性;三是产品附加值高,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更复杂的劳动凝结了更多的劳动价值。基于这三个特征,独角兽企业成长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经济条件。

  应当看到,我国具有培育独角兽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独角兽企业的独特优势,包括市场优势、营商环境优势、科技进步优势和数字经济优势等。我国产业门类多、产业链条完整、市场分工细,因此市场需求规模大且层次多,具有充分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市场空间、商业模式探索空间及技术纠错空间。多年来,我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智”,有效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晋独角兽企业正呈现出明显的“硬科技”属性。2013年至2017年期间,独角兽企业聚集在金融、文化娱乐、企业服务、汽车交通、物流仓储赛道。而2021年至2023年,智能制造、能源电力已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赛道,汽车交通、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赛道新晋独角兽企业数量则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

  我国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成长迅速的背后,也离不开从国家到地方接连出台的鼓励支持政策。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看,我国都为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成长提供了“优质土壤”和“阳光雨露”,中国软硬环境不仅适宜科技型独角兽企业发展,而且中国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市场也倾向于为其赋能。

  当下,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持续涌现。科技型独角兽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人才密集型企业,对优质生产要素吸附力强,引领着技术变革、质量变革和消费变革,是新质生产力的微观载体之一。培育更多科技型独角兽企业茁壮成长,有利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值得强调的是,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科技型独角兽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质量,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多措并举,积极打造鼓励创新创造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氛围,精准支持相关企业推进技术革新和需求创造,通过汇聚多方合力来厚植创新沃土,着力培育更多科技型独角兽企业并助力其实现高阶成长。(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生猛“独角兽”,强劲“新”动能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