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学历论英雄,愿更多的“姜萍”散发光彩

2024-06-17 07:28 来源:光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不以学历论英雄,愿更多的“姜萍”散发光彩

2024年06月17日 07:28   来源:光明网   土土绒

  近日,江苏17岁的中专生姜萍引发关注。在6月13日公布的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名单中,她以第十二名的成绩晋级。进入决赛的前20名选手中,除了姜萍,其他人均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

  对于这个结果,媒体大多惊叹“竞赛爆冷”。的确,姜萍来自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是服装设计,一名非数学专业的中专生在国际竞赛中打败了众多名校 “学霸”,委实令人意外。

  毫无疑问,姜萍是有天赋的。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说,“要是不努力的话,你光有兴趣的话,这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她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最重要的还是源于她持之以恒的努力。学服装设计的她,只能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但她从没放弃。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不断钻研,从《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学到外语版《偏微分方程》。

  “天赋+努力”让姜萍这位中专在读生一举成为红透网络的“天才少女”。姜萍的故事让人们看到,过去被人们忽视甚至看轻的中专等学校里也藏龙卧虎,有着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若能够在某个领域施展所长,就会散发出令人瞩目的光芒。

  姜萍的光芒被人看见,有其幸运之处。首先是她遇到了一位数学老师,他很快发现了姜萍的数学特长,也带领她进入高等数学的天地。正是因为他的鼓励,一度觉得自己“不配”的姜萍才下决心参赛,也才有了今天的一鸣惊人。

  有人从他们的故事中联想到了电影《心灵捕手》,认为这位数学老师发现姜萍,就像电影里蓝勃教授发现了威尔的数学天赋一样。无论这种对比是否确切,其无疑都是一个伯乐遇到千里马的故事,人们喜闻乐见。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对人才的认定却有许多预设的条条框框,这样不设门槛、不带偏见地评价一个人的机会并不常见。比如,很常见的情况是,在招聘过程中,学历常常成为一个硬杠杠,有些单位不仅要求应聘者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甚至还要求他们出自985或211名校,仿佛只要不出自名校,就不可能胜任工作。

  现在,许多热心网友呼吁清华北大等名校破格录取姜萍。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人才的爱惜,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一个尴尬的事实:即使是像姜萍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历的话,也很容易被埋没。

  姜萍是幸运的,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展现才华的舞台,但是,还有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他们或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但也有着各自的闪光点,渴望自己能在某个领域一展所长。

  期待社会消除学历歧视,减少“名校滤镜”,以更开放的心态给年轻人以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机会。不拘一格育人才,不以学历论英雄,只凭能力较短长,那么,更多的“千里马”必将踊跃奔腾,大放光彩。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