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出口成脏”是“子不教,父之过”?

2024-05-24 07:01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小学生“出口成脏”是“子不教,父之过”?

2024年05月24日 07:01   来源:红网   梁宇飞

  5月22日,天津媒体《今晚报》刊发报道称,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出口成脏”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孩子们不觉得自己说脏话是问题,才是一个更令人焦虑的事情。(5月23日 澎湃新闻)

  对于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出口成脏”的问题,有些家长感到自己十分冤枉,明明自己在家中从不说脏话,孩子却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和什么地方学来了一些难听刺耳的不雅语句。随着儿童的年龄渐长,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升入学校。但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孩子们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和更加广阔的外部环境打交道,自然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但凡校园中的一些脏话,段子,顺口溜不胫而走,就会在低龄学生群体当中迅速传播。

  同时,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的使用门槛逐步降低,大众越来越依赖手机获取外部信息和提供娱乐,小学生群体也不例外。网络空间中虽然有着许许多多有趣的内容,却也不乏一些糟粕和危害少年儿童成长的信息。小学生群体年龄尚小,没有太多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之好奇心重、模仿心强、底线意识薄,容易让他们对一些流传的热梗和脏话不加取舍的“有样学样”,最后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来。

  说脏话,在互联网平台还有一种有趣的叫法,称为“口吐芬芳”或“口吐莲花”。可如此“芬芳”经小朋友的嘴里说出来,又怎能“怡人”?面对说脏话日趋低龄化的客观状况,我们首先应当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身教大于言教,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维护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而着眼学校,校方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教育,进行批评表扬,明确设立校规等方式构筑一个没有脏话的校园环境。

  并且,在家校联合教育监督之外尤其重要的是,网络参与者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风气和网络环境。毫无疑问,网络传播拥有巨大的力量,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不亚于家庭和学校,这种影响是不能忽视,也不容忽视的。电子产品的生产方,应用软件的开发商和运营方要努力推动低龄模式的普及化和实际运用,别让“儿童模式”成为一个摆设。要给低龄网络用户筑起一道防止不良信息渗透的文明之墙。

  家有家风,校有校规,网络也应有边界。互联网的使用者们也要在网上冲浪时做好自我约束,亲身力行,倡导文明之风。在浏览自媒体平台,进行游戏娱乐局内交流,拍摄上传作品时,网民可以自审一遍,将脏话和不良信息删去,别给少年儿童“带了坏头”,造成坏影响。古代孟母教子可以三迁,就是因为不想让孩子在周遭环境的耳濡目染中“被带偏”。如今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家长们又能迁往何处去呢?因此,我们必须从网络源头上遏制脏话和谩骂言论的传播。

  少年儿童年龄尚小,心智未开,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说话逻辑,待人态度和思维方式都与其周边氛围有着紧密联系。《荀子》中有“居必择邻,游必就士”的论述,成人尚且如此,儿童也概莫能外。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文明的成长环境,他们才不会“口吐芬芳”。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