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争做“健康达人” 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2024-06-09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中经评论:争做“健康达人” 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2024年06月09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等共同努力。当每个人都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身体,将有力托举起一个活力、积极向上的健康中国。

  健康是现代化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3部门决定联合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并印发《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对生活的需求不再止于温饱,而是更加追求生命质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健身房、走到户外,加入“健康达人”行列。

  人们渴求健康,但健康素养还有待提高。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有能力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果一个人缺乏健康素养,就有可能事与愿违,本想得到健康,反而会失去健康。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比如,有的是方法不当,想跑步减肥,肉没甩掉,膝盖却吃不消了;有的是陷入认知误区,像有人喜欢“趁热吃”“趁热喝”,其实这个偏好容易烫伤食道黏膜;有的是缺乏辨别能力,像一些伪科普短视频散播似是而非的“养生知识”,就迷惑了不少人。说到底,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拥有鲜明的健康意识、充分的健康知识,才能拥有保持健康的能力。

  世卫组织研究发现,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占60%。对个人来说,提升健康素养,有利于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释放积极向上、蓬勃洋溢的健康活力;对国家来说,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也能一定程度上节约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人。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稳步提升,已经由2012年的8.80%上升到2023年的29.70%。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持续存在,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

  “上工治未病”,预防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可以看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如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等,这些旨在教育引导居民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当然,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等共同努力。对个人来说,要争做“健康达人”,积极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政府部门来说,则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体系,不断营造健康文明新风尚,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只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来调配各种政策资源,才能不断筑牢健康中国“大厦”的基石。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当每个人都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身体,将有力托举起一个活力、积极向上的健康中国。(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将健康科普融入日常生活

     持续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