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现代化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3部门决定联合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并印发《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引发广泛关注。
健康素养为何重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与其琢磨“治好病”倒不如追求“不生病”,平时“不生病”也不等于“很健康”,健康是一种在身体和心理上积极完满的状态,也可看作人与家庭和社会建立的牢固纽带。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也能一定程度上节约医疗资源,更好服务有需要的人,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降低损失。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如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等,旨在教育引导居民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离不开高质量的科普宣传。综观《方案》中列出的主要措施,“发布优质健康科普作品”“出版健康科普系列丛书”“推广健康科普小程序”,等等,其目标是加大内容供给力度,丰富健康科普的形式,让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公民都能通过自己熟悉的途径,方便快捷地获取健康信息和医学知识。其中,涉及中医宣传科普时特别提到推出“灸童”“河洛”等多个系列科普漫画、短视频、文创产品,将健康科普具象化、生动化,为古老的中医文化找到自己在年轻群体中的“代言人”,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