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有必要给“虚火”的艺考培训降降温

2023年08月01日 1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艺考培训也要戴上“紧箍咒”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科类培训有了“紧箍咒”,但一些非学科类培训却趁“虚”而入:肆意涨价、制造焦虑、虚假宣传……尤其是艺考培训乱象纷纷,令很多家长和学生备受困扰。【详细

  由于高中教学与艺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导致艺考培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利益的诱惑下,商业资本趋之若鹜、泥沙俱下,艺考培训行业存在不少失范行为。给艺考培训戴上“紧箍咒”,十分必要。【详细

  规范艺考培训,需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高中学校内无法提供艺考教学辅导,大多艺考生会选择离校到校外艺考培训机构进行艺术专业学习,这让校外艺考培训一定程度变为艺考生的“刚需”。有的艺考培训机构则以与艺术类院校有内部关系、聘请艺术类院校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等为卖点招揽生源,运作艺考作弊,影响考试公平。

  建立健全艺考培训监管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规范艺考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师资管理、场地管理、收费管理,还需要疏导艺考生对校外艺考培训的需求,扭转当前存在的把艺考作为“曲线高考”的倾向。这就需要推进高中多样化办学与个性化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而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文化课教育。【详细

  非学科类培训应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四部门联手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是为了让艺考培训不再野蛮生长。作为家长也要认识到,让孩子接受一些艺术类培训是一种美育,能挖掘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但专业艺术这条路并不好走,既需要天赋,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巨大的投入,不能将其视作升学的“终南捷径”。家长脑子不发热,艺考培训的“虚火”才能真正降下去。

  一言以蔽之,非学科类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参与这类培训应该出于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升学等功利性目的。唯有相关各方同时发力,才能让非学科类培训回归到关注学生兴趣、素养的培训定位。【详细

  (以上综合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钱江晚报 

  V视角: 

  @金牛518:花了几万十几万去上艺考培训班,上完也没考上,白费钱。

  @肆伽柒拾壹:早该整治了!

  @你的啊:艺考的问题很多,那些培训班,一年收费十几万。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艺考升温,艺考培训也“虚火”不断。对此,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将艺考培训行业纳入全面规范管理轨道。当然,避免艺考培训走偏,除了严格市场监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给“过热”的艺考需求降降温。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应形成合力,让非学科类培训回归素质教育本质,也期待学生能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多元乐趣、获得全面成长,而并非完成功利性的目标。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有必要给“虚火”的艺考培训降降温

2023-08-01 16: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艺考培训也要戴上“紧箍咒”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科类培训有了“紧箍咒”,但一些非学科类培训却趁“虚”而入:肆意涨价、制造焦虑、虚假宣传……尤其是艺考培训乱象纷纷,令很多家长和学生备受困扰。【详细

  由于高中教学与艺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导致艺考培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利益的诱惑下,商业资本趋之若鹜、泥沙俱下,艺考培训行业存在不少失范行为。给艺考培训戴上“紧箍咒”,十分必要。【详细

  规范艺考培训,需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高中学校内无法提供艺考教学辅导,大多艺考生会选择离校到校外艺考培训机构进行艺术专业学习,这让校外艺考培训一定程度变为艺考生的“刚需”。有的艺考培训机构则以与艺术类院校有内部关系、聘请艺术类院校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等为卖点招揽生源,运作艺考作弊,影响考试公平。

  建立健全艺考培训监管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规范艺考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师资管理、场地管理、收费管理,还需要疏导艺考生对校外艺考培训的需求,扭转当前存在的把艺考作为“曲线高考”的倾向。这就需要推进高中多样化办学与个性化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而不能只是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文化课教育。【详细

  非学科类培训应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四部门联手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是为了让艺考培训不再野蛮生长。作为家长也要认识到,让孩子接受一些艺术类培训是一种美育,能挖掘孩子的潜能,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但专业艺术这条路并不好走,既需要天赋,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巨大的投入,不能将其视作升学的“终南捷径”。家长脑子不发热,艺考培训的“虚火”才能真正降下去。

  一言以蔽之,非学科类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参与这类培训应该出于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升学等功利性目的。唯有相关各方同时发力,才能让非学科类培训回归到关注学生兴趣、素养的培训定位。【详细

  (以上综合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钱江晚报 

  V视角: 

  @金牛518:花了几万十几万去上艺考培训班,上完也没考上,白费钱。

  @肆伽柒拾壹:早该整治了!

  @你的啊:艺考的问题很多,那些培训班,一年收费十几万。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艺考升温,艺考培训也“虚火”不断。对此,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将艺考培训行业纳入全面规范管理轨道。当然,避免艺考培训走偏,除了严格市场监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给“过热”的艺考需求降降温。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应形成合力,让非学科类培训回归素质教育本质,也期待学生能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多元乐趣、获得全面成长,而并非完成功利性的目标。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