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积极信号越来越多 彰显中国经济蓬勃朝气

2023年07月18日 15: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这不仅明显快于2022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今年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积极信号越来越多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大大小小的经济主体开始变得更加活跃。看需求侧,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7%。放眼大街小巷、大江南北,餐厅等位的队伍延长了,商贩叫卖的吆喝声更响了,高速公路收费站栏杆抬起的频率变快了……以今年端午假期为例,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内需稳步恢复态势明显。

  看供给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下水,到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航班飞行,从“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再到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上半年出口增长61.6%,无不显现出中国经济的蓬勃朝气。【详细

  读懂中国经济的“含金量”

  读懂中国经济,既看国内也看世界,既看增速也看结构和动能。上半年,我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在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展现出了强大韧性和生机活力,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更多确定性。【详细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这说明,中国经济不仅继续扩大规模,更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方面发生整体的物理变化,更在“质的有效提升”方面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随着新动能成长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中国经济将不断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详细

  持续加力巩固经济恢复态势

  发展成绩来之不易,风险挑战不容小视。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仍显乏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效应突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将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谋求和推动自身发展。同时,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部分经济指标也出现了短期波动,这种波动是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详细

  挑战从一时看是阻碍,从长远看则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发展境界的阶梯。在上半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改进政策举措,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V视角:

  @咩咩咩是个萌萌哒:慢慢在复苏,越来越好。

  @风清扬098:信心比黄金重要。

  @幸福并快乐着GGH:下半年再接再厉。

  @旺旺的微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促进经济发展上来!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经济增长整体回升,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承压前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提振了发展信心。面向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那么,我们更要凝心聚力,抢抓增长新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积极信号越来越多 彰显中国经济蓬勃朝气

2023-07-18 15: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这不仅明显快于2022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今年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积极信号越来越多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大大小小的经济主体开始变得更加活跃。看需求侧,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7%。放眼大街小巷、大江南北,餐厅等位的队伍延长了,商贩叫卖的吆喝声更响了,高速公路收费站栏杆抬起的频率变快了……以今年端午假期为例,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内需稳步恢复态势明显。

  看供给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增势良好。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下水,到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航班飞行,从“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再到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上半年出口增长61.6%,无不显现出中国经济的蓬勃朝气。【详细

  读懂中国经济的“含金量”

  读懂中国经济,既看国内也看世界,既看增速也看结构和动能。上半年,我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在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展现出了强大韧性和生机活力,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更多确定性。【详细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这说明,中国经济不仅继续扩大规模,更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方面发生整体的物理变化,更在“质的有效提升”方面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随着新动能成长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中国经济将不断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详细

  持续加力巩固经济恢复态势

  发展成绩来之不易,风险挑战不容小视。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仍显乏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效应突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将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谋求和推动自身发展。同时,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部分经济指标也出现了短期波动,这种波动是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详细

  挑战从一时看是阻碍,从长远看则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发展境界的阶梯。在上半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改进政策举措,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V视角:

  @咩咩咩是个萌萌哒:慢慢在复苏,越来越好。

  @风清扬098:信心比黄金重要。

  @幸福并快乐着GGH:下半年再接再厉。

  @旺旺的微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促进经济发展上来!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经济增长整体回升,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承压前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提振了发展信心。面向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那么,我们更要凝心聚力,抢抓增长新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