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城市更新是城市的新陈代谢,城市记忆则是城市的根和魂。城市更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做好长远的“绣花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会在新陈代谢中不断成长,也会在成长中留下独有的记忆。
城市更新正是城市的新陈代谢,城市记忆则是城市的根和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这为各地做好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城市更新是城市转型发展必然会经历的阶段,通过对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进行科学改建,有利于让城市重新焕发活力。应当说,城市更新对于城市谋求发展新空间、增加发展新动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本地形象意义重大。随着近年来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多的同时,我们对于城市更新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贴合居民需求的微改造,不仅美了城市,更暖了人心。告别以往的大拆大建,做好长远的“绣花功”,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从历史中走来,又在不断迈向未来。从北京前门老胡同到广州永庆坊,从福州三坊七巷到苏州平江路,传统和现代的交汇共融让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厚重。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色,这些都是值得守护的记忆宝藏。城市更新是一种扬弃,既要与时俱进,也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像老地名、老建筑,还有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等,都要保护利用好,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城市更新要与时俱进,也要守住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城市更新,宜做“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