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盯紧宴会浪费 勿让“奢靡之风”盘踞餐桌

2023年04月13日 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从八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推进反餐饮浪费工作落实落细。其中,有关部门拟对宴会套餐特别是酒店宴会套餐、单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宴会套餐实行重点监管的举措引发热议。

  反对浪费要盯紧宴会餐饮“重灾区”

  商务宴请、食堂用餐、亲朋聚餐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尤其是宴会过后,盘中不乏剩余多半的美味佳肴;一些写字楼的垃圾回收处,也能看到吃了一半的外卖、没喝多少的奶茶等,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详细

  宴会宴席是餐饮消费的重要形式,也是餐饮浪费的高发地。有调查统计,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而大型宴席的浪费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达到50%甚至更高。【详细

  餐饮企业要负起减少浪费的责任 

  宴会宴席之所以浪费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人抱有“爱面子、讲排场”的摆阔心态,存有“没人管、管不住”的侥幸心理之外,还有经济利益问题。一些经营者为获得更多利润,利用“面子”“排场”的心理,提供高价位套餐。有的则设置最低消费门槛,或诱导消费者超量超规格点餐,有的明知会有剩菜却不提供打包服务。【详细

  商务宴会、结婚宴会等宴会活动素来是餐饮浪费重灾区,这一方面源于宴会主办方为展现自身的热情好客,往往容易过量点餐,另一方面也与餐饮企业为多盈利而主推价格高、种类丰富、菜量大的套餐产品有关。拟对宴会套餐特别是酒店宴会套餐、单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宴会套餐重点监管,能够对餐饮企业形成更多震慑,倒逼广大餐饮企业规范经营、减少浪费。【详细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一场攻坚战

  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是弘扬我国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必要之举,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期待《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经法定程序后尽快形成正式文件,各地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进而形成长效机制。同时,也希望餐饮企业当好反餐饮浪费的“守门员”,引导消费者合理用餐,积极营造节约粮食的消费氛围。【详细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餐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在内的社会主体都积极行动起来,凝聚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出硬招、动真格,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让节约粮食、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成为恒久的社会文明风尚。【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法治日报、东方网) 

  V视角: 

  @waitingforu:支持支持,减少浪费是美德。

  @Nana0920:感觉现在很多地方宴会消费都会提醒顾客不要点太多,不够再点,顾客吃不完的大多数也都会自己打包带走。

  @看看小薇怎么说:挺好的,每次宴席上的菜都吃不完,太浪费食物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个老话题,也是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此次,《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将餐饮浪费“重灾区”宴会宴席作为监管重点,是引导餐饮企业负起主体责任的关键之举。当然,对于全社会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少点“爱面子、讲排场”的心态,多点绿色节约的发展思维,切勿让奢靡浪费之风盘踞餐桌。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盯紧宴会浪费 勿让“奢靡之风”盘踞餐桌

2023-04-13 1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从八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推进反餐饮浪费工作落实落细。其中,有关部门拟对宴会套餐特别是酒店宴会套餐、单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宴会套餐实行重点监管的举措引发热议。

  反对浪费要盯紧宴会餐饮“重灾区”

  商务宴请、食堂用餐、亲朋聚餐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尤其是宴会过后,盘中不乏剩余多半的美味佳肴;一些写字楼的垃圾回收处,也能看到吃了一半的外卖、没喝多少的奶茶等,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详细

  宴会宴席是餐饮消费的重要形式,也是餐饮浪费的高发地。有调查统计,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而大型宴席的浪费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达到50%甚至更高。【详细

  餐饮企业要负起减少浪费的责任 

  宴会宴席之所以浪费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人抱有“爱面子、讲排场”的摆阔心态,存有“没人管、管不住”的侥幸心理之外,还有经济利益问题。一些经营者为获得更多利润,利用“面子”“排场”的心理,提供高价位套餐。有的则设置最低消费门槛,或诱导消费者超量超规格点餐,有的明知会有剩菜却不提供打包服务。【详细

  商务宴会、结婚宴会等宴会活动素来是餐饮浪费重灾区,这一方面源于宴会主办方为展现自身的热情好客,往往容易过量点餐,另一方面也与餐饮企业为多盈利而主推价格高、种类丰富、菜量大的套餐产品有关。拟对宴会套餐特别是酒店宴会套餐、单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宴会套餐重点监管,能够对餐饮企业形成更多震慑,倒逼广大餐饮企业规范经营、减少浪费。【详细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一场攻坚战

  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是弘扬我国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必要之举,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期待《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经法定程序后尽快形成正式文件,各地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进而形成长效机制。同时,也希望餐饮企业当好反餐饮浪费的“守门员”,引导消费者合理用餐,积极营造节约粮食的消费氛围。【详细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餐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在内的社会主体都积极行动起来,凝聚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出硬招、动真格,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让节约粮食、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成为恒久的社会文明风尚。【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法治日报、东方网) 

  V视角: 

  @waitingforu:支持支持,减少浪费是美德。

  @Nana0920:感觉现在很多地方宴会消费都会提醒顾客不要点太多,不够再点,顾客吃不完的大多数也都会自己打包带走。

  @看看小薇怎么说:挺好的,每次宴席上的菜都吃不完,太浪费食物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个老话题,也是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此次,《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将餐饮浪费“重灾区”宴会宴席作为监管重点,是引导餐饮企业负起主体责任的关键之举。当然,对于全社会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少点“爱面子、讲排场”的心态,多点绿色节约的发展思维,切勿让奢靡浪费之风盘踞餐桌。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