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谨防“纳米”产品变成“智商税”

2023年02月11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纳米技术早已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过有意思的是,很多真正应用了纳米材料的产品并不以此为卖点,反而不少和纳米技术八竿子打不着的产品总是喜欢吹得天花乱坠。产品的好坏,关键还是取决于品质。说到底,纳米技术也只是一项技术罢了,不必神话,当然也不必妖魔化。对消费者来说,要防止交“智商税”,除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外,拥有理性的消费头脑,可能更为重要。

  如果生活中有人向你推销“量子”产品,不管是“量子美容仪”、“量子床垫”,还是“量子水”,请立即将其拉黑并向有关部门举报,这人百分之百是骗子。但如果某产品介绍中提到“应用了纳米技术”或者“使用了纳米材料”,这到底是真是假,恐怕心里就得打个问号了。

  按照权威定义,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许多物质在纳米尺度范围会出现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或医学功能。与“量子”概念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不同,纳米技术早已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但这并不等于说,市场上各种打着“纳米”旗号的产品就不是“智商税”了,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纳米不粘锅、纳米水杯、纳米衬衣、纳米枕头……市面上的“纳米”产品可谓琳琅满目,但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纳米”产品,可能还是应用了100多项纳米技术却不怎么宣传的智能手机。目前,纳米材料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药品、化妆品、纺织品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过有意思的是,很多真正应用了纳米材料的产品并不以此为卖点,反而不少跟纳米技术八竿子打不着的产品总是喜欢吹得天花乱坠。

  就拿纳米水杯来说,有些品牌声称,其产品中的“纳米材料”可以将普通水活化为小分子团活性水,有益健康长寿。这真是一张嘴就露怯。中学化学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所组成,而由若干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水分子团并不稳定,其大小本来就是动态变化的,更别提纳米材料根本没有这样的“活化”功能。至于富含高能量的活性水,当然也是无稽之谈。如果非要区分一杯水中所含的能量是高是低,其实有个很简单的判断标准——热水比冷水能量高。

  再说纳米枕头,有些品牌宣传其产品中的“纳米材料”能调节生物波,对高血压、神经衰弱等诸多疾病有辅助治疗功效。这就已经完全进入了玄幻的领域。纳米材料确实早就应用于医药行业,但我们知道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载体来包裹药物分子,却从没听说过它还能直接被当作药物来治病。

  这些所谓的“纳米”产品,除了水杯和枕头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生产它们的商家,不过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借科学概念,行伪科学之实,通过虚假宣传甚至诈骗来攫取暴利。这些伪劣产品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消解了科学的权威,挑战了法律的尊严。对此,监管部门应重拳出击,坚决予以铲除。

  当然,市面上不少日常用品确实使用了纳米材料,并发挥了相应功效,比如涂有纳米涂层的不粘锅、加入了纳米材料的防污衬衣,以及普遍应用了纳米材料的化妆品等,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且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纳米材料将会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这是可以肯定的。

  不过,市场是复杂的,有良币就会有劣币。声称使用了纳米材料的产品,不见得真的使用了;真的使用了纳米材料的产品,也不一定就比没使用纳米材料的产品更好。产品的好坏,关键还是取决于品质。说到底,纳米技术只是一项技术而已,不必神话,当然也不必妖魔化。对消费者来说,要防止交“智商税”,除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外,拥有理性的消费头脑,可能更为重要。(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谨防不靠谱“黑科技”给新型消费抹黑

     中经评论:“高端水”是创新还是智商税?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谨防“纳米”产品变成“智商税”

2023-02-11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