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大幅下降,保暖衣物销量进入高峰期,市场上不少以“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为卖点的保暖服装产品大卖。与天然纤维相比,搭载了“黑科技”的保暖衣物靠谱吗?(12月17日经济日报)
这些保暖服用“黑科技”突破了保暖衣物原有的厚重感,使之变得更加轻薄、有弹性,在保暖的同时,能凸显身体的线条,方便人体活动,可谓解决了原有的消费痛点,这样的保暖服自然可以促进消费。
从理论上说,自发热衣物是在普通纤维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使纤维里的亲水基团增多,加大吸湿量,从而提高发热效果。而在纤维材料中加入陶瓷粉、石墨烯等材料制成的远红外发热内衣,能使衣服发射一定量远红外线,并与人体细胞中的水分子形成共振,产生热效应。但就像业内人是所说,由于服装纤维很细,添加物质不能太多,否则纤维弹性、强度等都会受影响。让保暖服更加轻薄、有弹性,注定了不能添加较多导热物质。结果就像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所显示的,这些搭载了“黑科技”的保暖衣物与普通棉质内衣相比,发热效果有一定改善,但温升差别并不高。
之前,镇江市消协委也曾托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此类保暖衣物进行了检验检测,结果显示,各平台店铺的保暖内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宣传情况。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强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新型消费是新技术赋能、新模式迭出、新业态驱动、新场景体验的消费行为。其中,新的科技革命在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加美好方面有较大贡献。
我们说的“黑科技”,更多的是指更强大或者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创新,包含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这种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科技,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科技,是把“不明觉厉”变为“也应如此”的科技。它不是凭空捏造,不是打擦边球,而是要经过千辛万苦的求证、试验,经历无数次失败而得来的。商家既要加强科技投入,也要耐得住寂寞,而不是用不靠谱的所谓“黑科技”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给新型消费抹黑。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认为,近年来,以“自发热”“远红外”“石墨烯”等为卖点的保暖衣物产品种类不少,但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行业标准。这话说到家了。用“黑科技”成果刺激消费,不管是保暖衣物还是其它消费品,需要的是“深耕耘”而不是“赚快钱”。这需要政府加快政策性引导,支持企业之间联合研发、院所高校合力共建,实现全社会共同发力,共同为创新。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严把检测关,加大对“黑科技”产品不实广告的监管力度,加大“黑科技”的科普力度,像辟谣平台那样,每季度都公布名不副实的“黑科技”的“黑名单”,避免假冒伪劣“黑科技”坏了高科技这碗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