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筑牢“大国粮仓”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2年12月10日 08: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但我们不能一直坐享其成、高枕无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最关心的大事莫过于粮食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出台一系列重农抓粮政策举措。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克服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但我们不能一直坐享其成、高枕无忧。从国内形势来看,虽然当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粮食供求仍呈紧平衡,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稳产保供的基础还不牢固。要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从国际形势看,今年以来,受复杂国际局势、疫情持续、部分国家粮食出口限制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市场遭受巨大冲击。要在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主动,更有底气、有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依靠自身力量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有“好种”才能产“好粮”,保障粮食安全,种源安全是基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有助于我们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从近3万家种业企业中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企业,旨在做优做强一批种业龙头公司,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才能真正做到“藏粮于地”,确保粮食安全。从中央对黑土地保护进行立法,让黑土地保护有法可依,到各地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行土地整理,让“差田变好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保证粮食产量“不掉队”的“关键密码”。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还要注重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这就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尽快实现由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转变。得益于“智慧粮库”建设,江苏多地强化储粮科技支撑,粮仓杀虫率极大提高、制氮成本不断下降;河南、安徽推广深耕整地、播后镇压等技术,助力稳粮增收、绿色生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进一步释放了重农抓粮的鲜明信号。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仅仅是我们抵御风险、应对挑战的底气,更是我们不懈奋进、迈向未来的动力。有了良种、良田,再配以强农机、好农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不断提高,粮食稳产增产就有了保障,农业基本盘就能更加稳固,大国粮仓也将更加充实。(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秋粮丰收颗粒归仓,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科学储粮有利增产保增收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筑牢“大国粮仓”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2-12-10 08: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