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不如鸡自己”?盲目“打鸡血”不可行

2022年11月15日 07:08   来源:红网   肖潇雨

  此前,《人物》刊登了第一代“海淀妈妈”康妮和女儿安揪的“对话录”,让“鸡娃”话题重归公众视野。事实上,安揪的妈妈康妮不仅对女儿的学习生活要求严格,她自己也极为自律、要强。“鸡娃不如鸡自己”,这句话已成为了一部分父母更换孩子“起跑线”的金科玉律,其中似乎暗含着对子女“放松标准”的潜台词。

  然而,仔细观察,所谓“鸡娃不如鸡自己”类言论的底层逻辑还是“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大多数持这种观点的家长“鸡”自己的目的并不是自我发展,而是以自己设想中孩子的未来为中心,“把自己往死里折腾”。如此,孩子的起跑线变成了父母的成就,而父母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也变成了提防后代“阶层滑落”的工具。“人活着就要向上走”,这种进步主义的论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避免我们完全沦为一条咸鱼,但是不以自己的人生为轴,而以编织他人道路为中心的拼命,容易为双方带来迷失自我的惘然和影响更为深远的后遗症。

  那么,照此说来,如果家长以自己心中所爱所想为目标,就可以成功在“鸡”自己的同时,也给孩子打上“鸡血”吗?

  近来,诸如中年人高考、考研、考教资等新闻火了起来,这些中年人的生活基本上无一例外都过得极为充实上进,可以说是以心中所愿来“鸡”自己的典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如此这般的家长就可以轻易以自己为榜样来让孩子自愿“打鸡血”。中年人在事业有成后“鸡”自己的出发点往往是对人生缺憾的弥补,这建立在更为清晰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

  但是,他们的孩子往往还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年轻人还只是被生活压力和内卷的浪潮推挤着向前,在失败的时候发出“反正我还年轻”的慨叹。父母的成功对他们而言,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正向的榜样,但是这不意味着还没有在生活和社会中充分摸爬滚打的孩子们也可以轻易地“照猫画虎”,盲目“冲锋”。在这类情况下,家长们在千帆阅尽后或许已经开始重新追逐理想,但是孩子仍然需要时间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实际上,“鸡”一字不论放在谁身上都难免“拔苗助长”之意。一部分青少年在本应发展自我认知的阶段,因被“鸡”而无法好好审视自己。而另一部分中年人“鸡”自己也不免有不再以孩子为中心后,盲目寻找退路的迷茫。“自我认知”的建立与巩固有其固定的发展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反思、社交经验与阅历的积累以及直面自我,敢于实现自我的勇气。这意味着,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在未来成为一个“幸福”而不是“成功”,“受人尊敬”而不是“讨人喜欢”的人,那么或许就应当放下直接或间接“鸡娃”的执念。最重要的不是源源不断的“鸡血”,而是给孩子,也给自己在不断碰壁中反思自我、寻找自我的时间与空间。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鸡娃”的尽头其实也不是“望子成龙”的虚荣心,而是对孩子在自己放手后走上弯路的担忧。然而古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家长拼命为孩子的人生“兜底”,反而容易让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不放手让孩子一搏,那么在大概率情况下,他们就无法在现实中认清自己并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在未来的人生浮沉中获得内心的平静。

  归根结底,实现目标固然需要激情和劲头,但是我们为之热血沸腾的目标最好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盲目“打鸡血”是追求目标路上的一剂强药,偶尔能收获一鼓作气后的快感,但是真正让我们拥有长久幸福感的绝不是一腔头昏脑热的激情,和高强度的他人逼迫,而是努力之前的自我反思,与决定目标后合理的任务安排与自我监督。人生的选择有限,但是也并没有那么少。人生确实不长,但是也足够让我们在跌跌撞撞后迷途知返,重新踏上旅途。真正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闯,不要让“鸡血”白打。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鸡娃不如鸡自己”?盲目“打鸡血”不可行

2022-11-15 07:08 来源:红网 肖潇雨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