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城街头出现了一种带娃“神器”——电瓶车儿童座椅。和汽车的儿童座椅很不一样,电瓶车的儿童座椅就安装在电瓶车前部的踏板区,和踏脚处差不多宽,比电瓶车座位矮一些,可以坐下一个小朋友。
电瓶车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给很多人带去了方便,可是这样的儿童椅该不该装?到底安不安全?如何兼顾方便和安全?对此,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有话要说。
电瓶车带娃,重在安全
钱江晚报评论员项向荣: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保证安全是首位的要求,特别是在携带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孩子出行的时候。
正如报道中所说的这些做法,孩子没有得到任何防护,一旦电瓶车急刹时,孩子非常容易受伤。同时,孩子反向坐在大人后方的做法也不可取。
虽然目前风靡的带娃“神器”——前置的电动车儿童座椅,在安全性上有所改进,但是还有很多人觉得这个儿童座椅并不能保证安全。比如出点状况一个急刹车,小孩头部容易碰到车头,并且装了这个,骑车人的双脚就不太好放了,遇到紧急情况影响反应速度。
既然有市场有需求,企业就应该面向消费者,开发出对应的配套产品,而不是让消费者自行改造,造成安全隐患。电瓶车上空间不大,需要专业的人来加以设计,相信群策群力,总能想到办法。
而消费者,也尽量不要选择市场上的“野路子”产品,否则一不小心给孩子带来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规范管理,重在“引”不在“禁”
钱江晚报评论员陈江:按照《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成年人驾驶电动自行车搭载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应当在后座使用安全座椅,并且两者都应该佩戴头盔。但在实际生活中,儿童座椅乱装和不戴头盔的现象不少,给出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有一种“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声音一直存在。
作为代步工具,电动自行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出行不怕拥堵、随到随停,很多家庭不仅用来上班,还用于接送孩子,它深受青睐,安全也因此更显重要。在各个环节之上,涉及生产企业、骑车人,交管单位等诸多层级,应从技术、制度、管理层面规范、引导其有序发展,这其实也是对政府管理智慧的一次考验。
再说,既然这么多人的生活,享受到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便利。电动自行车该不该禁行,儿童座椅是不是禁装,就不仅仅是单纯的道路安全问题,更是涉及诸多权益相关方的民生问题。一禁了之,显然不合民意,也很难达到实际效果。所以,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重在“引”不在“禁”。
兼顾安全和方便,要多方谋划
钱江晚报评论员高路:电瓶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地铁四通八达的情况下使用率仍居高不下,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点。接送小孩,买个菜什么的,距离不长不短,电瓶车可能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到达,若换作其他方式,比如私家车或者公交车等,可能消耗的时间多上几倍都不止,还有可能会遇到拥堵的问题。我们的城市交通中有很多公共交通不能到达的盲点,显然,相比于其它交通方式,电瓶车要灵活得多。
小电驴就像个忠实、可靠、任劳任怨的小伙伴,默默地陪伴着市民,特别是有孩子需要照顾的家庭的出行需求。所以,这些年,针对电瓶车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但是电瓶车的使用人群却依然庞大。至少在现阶段,电瓶车还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当然,这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不管怎么说,电瓶车在诸多交通方式中,是安全系数比较低的,发生事故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电瓶车儿童座椅的安全问题怎么解决,怎么才能兼顾安全和方便,需要监管部门、生产厂家一起想办法。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