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外资投下“信任票”,彰显中国经济强大吸引力

2022年05月17日 09: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充分展现出外资对中国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资本看得见的“避风港”和“安全岛”。随着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不断落实到位,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这片热土。

  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究竟如何,外资是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实现“开门稳”。全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从各项数据来看,我国吸收外资呈现增长快、含金量足、大项目稳的特点。外资“扎堆”中国投下“信任票”,体现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吸引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只有有效控制疫情,才能为正常生产生活创造有利条件。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也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今年以来,我国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动态清零”迅速有效,“稳”与“进”协调、发展与安全同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和条件,让外资对中国市场更有信心。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大形势下,中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开局,4.8%的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又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充分展现出外资对中国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资本看得见的“避风港”和“安全岛”。

  在不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稳总量”的同时,我国还出台一系列措施“优结构”“提质量”。例如,商务部修订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1-4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5.6%,其中信息服务业、研发与设计服务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69.7%、60.4%和45.3%。政策持续发力,我国吸收外资含金量更足。

  起势映照后势,开年关系全年。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市场主体已达1.58亿户,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些都是我们吸引外资的独特优势。随着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不断落实到位,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这片热土。中国经济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量稳”且“质优”,这里依然是投资热土

     开放政策发力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外资投下“信任票”,彰显中国经济强大吸引力

2022-05-17 09: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充分展现出外资对中国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资本看得见的“避风港”和“安全岛”。随着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不断落实到位,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这片热土。

  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究竟如何,外资是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实现“开门稳”。全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从各项数据来看,我国吸收外资呈现增长快、含金量足、大项目稳的特点。外资“扎堆”中国投下“信任票”,体现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吸引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只有有效控制疫情,才能为正常生产生活创造有利条件。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也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今年以来,我国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动态清零”迅速有效,“稳”与“进”协调、发展与安全同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和条件,让外资对中国市场更有信心。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大形势下,中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开局,4.8%的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又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充分展现出外资对中国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资本看得见的“避风港”和“安全岛”。

  在不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稳总量”的同时,我国还出台一系列措施“优结构”“提质量”。例如,商务部修订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1-4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5.6%,其中信息服务业、研发与设计服务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69.7%、60.4%和45.3%。政策持续发力,我国吸收外资含金量更足。

  起势映照后势,开年关系全年。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市场主体已达1.58亿户,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些都是我们吸引外资的独特优势。随着扩大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不断落实到位,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这片热土。中国经济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量稳”且“质优”,这里依然是投资热土

     开放政策发力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