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从及时性来看,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对冲经济“硬着陆”风险,提振有效信贷需求,但对未来的发展预期和经济形势而言,货币政策并非“万能钥匙”。
“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传递出金融支持稳增长稳预期的重要信号。
在14日召开的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有关负责人也提到,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适时降准,将有助于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润泽实体经济。进一步说,此时降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改善和扩大总需求,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方式上看,全面降准的力度更大,宽松信号的意义更强;而定向降准,重点针对实体经济中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更突出精准性和有效性。回顾疫情以来我国的几次降准,无论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政策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是也要注意到,近期国内疫情多发,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和总需求不足,再加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稳预期任务十分艰巨。
要让市场感受暖意,需要政策释放善意。事关国计民生,预期稳,发展才能稳。金融支持稳增长稳预期,需要保持货币政策持续向稳预期方向调整,未雨绸缪,让政策走在风险前面。除了降准,降息、存款利率改革和调整等也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要适时采取相关政策,以保障市场资金供给,刺激生产环节,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一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为了确保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较为谨慎。因此,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也将依然秉持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
当然,从及时性来看,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对冲经济“硬着陆”风险,提振有效信贷需求,但对未来的发展预期和经济形势而言,货币政策并非“万能钥匙”。要长期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仅仅依靠政策主动发力还远远不够,最关键的还是要让货币流向实体经济需要的地方,增强实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建立长效机制,下好金融稳定“一盘棋”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完善金融安全网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