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收款码“升级”循序渐进 好政策并非“一刀切”

2022年02月24日 14: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2月2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称,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同时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服务不减、体验不变,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随后,微信、支付宝相继发布公告,明确个人收款码可升级为个人经营收款码,升级过程完全免费,升级后可享受更多权益和服务。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王妍/摄

  提供更有保障的资金服务

  个人收款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提高了小微经济、地摊经济的资金收付效率。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发布之初,“微信支付宝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乌龙事件曾引发“线下消费将回归纸币时代”的担忧,后来央行出面澄清,公告又是一枚“定心丸”。个人经营收款码自愿升级并免费,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而不是“一刀切”,尤其对小微商户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详细

  《通知》细化收款码类型及其场景和用途,主要是为了反洗钱与监管赌博扎紧监管篱笆,提升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斩断跨境赌博等犯罪“资金链”,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资金财产安全。相关规定不仅不会影响普通人正常使用收款码,还能督促第三方支付给个人和商户提供更有保障的服务。【详细

  挤压网络灰黑产的生存空间

  在数字时代,移动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也要看到,尚不完美的移动支付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不法分子通过收款码在线转移赌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所得;部分机构利用个人收款码办理生产经营、生活消费交易,通过混淆交易形式规避市场监管,或者逃税漏税。【详细

  针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央行强调区分个人收款条码和特约商户码,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实施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分类管理,既能引导个人收款条码回归个人小额、无真实商品或服务交易背景相关转账业务的本源,更好赋能商户码,又能确保交易真实性,打击“跑分平台”,切断黑灰产业资金链。维护好条码支付市场秩序,需要尽可能吸引更多人升级为安全性更高的个人经营收款码,不断挤压网络灰黑产生存空间。【详细

  扎紧防范化解支付风险的篱笆

  “个人收款码”与“个人经营收款码”双轨并行,是一个更稳妥的方案。一方面,尊重用户选择,用户可以保留原来的收款方式;另一方面,平台也在用更多、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吸引用户转到个人经营收款码。一个好政策,不仅在于方向要对,也在于实施的力度、过程的合理性。很多新政策需要与社会相互适应,需要给时间让人们去理解、接受。【详细

  有了严格规范督促,移动支付在场景、风控、资本之间平衡的轮廓才能更为清晰。防范化解支付风险篱笆扎起来了,消费者权益有了保障,支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才是我们的追求。这样,我们理想的支付方式才能行稳致远。【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钱江晚报 

  微言大义:

  @hmmm:好多人的担心是有点过了。

  @快乐的陈雪梅:棒!又可以用了!

  @鳄鱼大几:我比较关心的是,申请新的个人经营收款码有手续费吗?

  @割割:主要针对的是远程收款非面对面交易,对个体经营者没啥影响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虽然移动支付方便了大众生活,但存在的风险隐患却不容忽视,尤其是个人收款码被滥用。出台相关要求,正是为了加强行业监管,堵住金融风险漏洞,斩断非法链条,更好地保障交易安全。目前,让“个人收款码”与升级后的“个人经营收款码”并存,将选择权交给商户,而不搞“一刀切”,是尊重商户的诚意之举。当然,一个新政策要成为好政策,离不开全社会的适应与接受,明确了方向,还应循序渐进,才能长远造福群众。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收款码“升级”循序渐进 好政策并非“一刀切”

2022-02-24 14: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2月2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称,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同时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服务不减、体验不变,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随后,微信、支付宝相继发布公告,明确个人收款码可升级为个人经营收款码,升级过程完全免费,升级后可享受更多权益和服务。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王妍/摄

  提供更有保障的资金服务

  个人收款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提高了小微经济、地摊经济的资金收付效率。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发布之初,“微信支付宝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乌龙事件曾引发“线下消费将回归纸币时代”的担忧,后来央行出面澄清,公告又是一枚“定心丸”。个人经营收款码自愿升级并免费,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而不是“一刀切”,尤其对小微商户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详细

  《通知》细化收款码类型及其场景和用途,主要是为了反洗钱与监管赌博扎紧监管篱笆,提升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斩断跨境赌博等犯罪“资金链”,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资金财产安全。相关规定不仅不会影响普通人正常使用收款码,还能督促第三方支付给个人和商户提供更有保障的服务。【详细

  挤压网络灰黑产的生存空间

  在数字时代,移动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也要看到,尚不完美的移动支付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不法分子通过收款码在线转移赌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所得;部分机构利用个人收款码办理生产经营、生活消费交易,通过混淆交易形式规避市场监管,或者逃税漏税。【详细

  针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央行强调区分个人收款条码和特约商户码,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实施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分类管理,既能引导个人收款条码回归个人小额、无真实商品或服务交易背景相关转账业务的本源,更好赋能商户码,又能确保交易真实性,打击“跑分平台”,切断黑灰产业资金链。维护好条码支付市场秩序,需要尽可能吸引更多人升级为安全性更高的个人经营收款码,不断挤压网络灰黑产生存空间。【详细

  扎紧防范化解支付风险的篱笆

  “个人收款码”与“个人经营收款码”双轨并行,是一个更稳妥的方案。一方面,尊重用户选择,用户可以保留原来的收款方式;另一方面,平台也在用更多、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吸引用户转到个人经营收款码。一个好政策,不仅在于方向要对,也在于实施的力度、过程的合理性。很多新政策需要与社会相互适应,需要给时间让人们去理解、接受。【详细

  有了严格规范督促,移动支付在场景、风控、资本之间平衡的轮廓才能更为清晰。防范化解支付风险篱笆扎起来了,消费者权益有了保障,支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才是我们的追求。这样,我们理想的支付方式才能行稳致远。【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钱江晚报 

  微言大义:

  @hmmm:好多人的担心是有点过了。

  @快乐的陈雪梅:棒!又可以用了!

  @鳄鱼大几:我比较关心的是,申请新的个人经营收款码有手续费吗?

  @割割:主要针对的是远程收款非面对面交易,对个体经营者没啥影响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虽然移动支付方便了大众生活,但存在的风险隐患却不容忽视,尤其是个人收款码被滥用。出台相关要求,正是为了加强行业监管,堵住金融风险漏洞,斩断非法链条,更好地保障交易安全。目前,让“个人收款码”与升级后的“个人经营收款码”并存,将选择权交给商户,而不搞“一刀切”,是尊重商户的诚意之举。当然,一个新政策要成为好政策,离不开全社会的适应与接受,明确了方向,还应循序渐进,才能长远造福群众。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