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3月1日,个人收款码使用新规即将实施,网上的讨论热度再次升温。
2月22日晚间,支付清算协会、支付宝、微信支付几乎同步发布公告予以明确。根据公告,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公告解除了很多人的担心与疑虑。
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对银行卡收单和条码支付终端做出相应管理要求,限制个人收款码远程收款,且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收款。
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支付迅速兴起,商家使用个人收款码收款非常便捷。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不法分子也利用电子支付特别是远程支付,进行“跑分”“赌博”“洗钱”等违法行为。
新规实施后,若确有扫码收款需要,需要申请专门的特约商户收款码。此举是为了更好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规范经营,避免偷税漏税。
不过,正如电子支付的方便性带来了新的监管问题,任何政策也会产生一些次生效应。撇开“收款二维码不能使用了”这种低级谣言不谈,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大量营业额不高的街边小商户,如果需要微信和支付宝来实现收款怎么办?是否需要从个人收款码改为商用收款码?会不会增加费用?
这个关切是有道理的。静态码的成本更低,支付过程中商家的行为更少。如果是动态码,就需要打开手机显示收款码,日常大量重复影响支付方便性。对平台而言,静态码所需的资源肯定比动态码少。此外,小生意不分个人与生意,钱都是在一块的,使用现金时不会被征税,如果采用新的商用收款码,商家就担心会被征税。这种情况下,商家就可能更倾向现金,对于普及电子支付不利。
“个人收款码”与“个人经营收款码”双轨并行,是一个更稳妥的方案。一方面,尊重用户选择,用户可以保留原来的收款方式;另一方面,平台也在用更多、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吸引用户转到个人经营收款码。
一个好政策,不仅在于方向要对,也在于实施的力度、过程的合理性。很多新政策需要与社会相互适应,需要给时间让人们去理解、接受。
(作者系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