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年3月1日起,央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关规定正式施行。其中有关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的条款,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在相关解释工作未跟进前,有关“条码升级增加移动支付成本”“个人收款码会受到影响”等疑虑泛起;有关“使用个人二维码收款要补税”的谣言浑水摸鱼,趁机带偏风向。
事实并非如此,《通知》细化收款码类型及其场景和用途,主要是为了反洗钱与监管赌博扎紧监管篱笆,提升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斩断跨境赌博等犯罪“资金链”,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资金财产安全。相关规定不仅不会影响普通人正常使用收款码,还能督促第三方支付给个人和商户提供更有保障的服务。
在数字时代,移动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也要看到,尚不完美的移动支付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不法分子通过收款码在线转移赌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所得;部分机构利用个人收款码办理生产经营、生活消费交易,通过混淆交易形式规避市场监管,或者逃税漏税。
同时,《通知》也给了变革的“定心丸”。为了让群众适应收款码类型化变革,央行给了小微商户业务平稳过渡时间。在转换过程中,央行还要求支付服务主体全面、充分评估客户正常支付需求,制定配套服务解决方案,做好客户引导和服务工作,确保服务成本不升、质量不降。
距离新规生效时间还有一周,部分商户仍在使用个人支付宝、微信收款码收支,银行机构也趁势加大自家聚合码的宣传力度,但大家担心的大量转码及市场整体收费提升,并没有出现。
有了严格规范督促,移动支付在场景、风控、资本之间平衡的轮廓才能更为清晰。防范化解支付风险篱笆扎起来了,消费者权益有了保障,支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才是我们的追求。这样,我们理想的支付方式才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