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蓝图已绘就,让人们在数字化浪潮中享受发展红利

2022年01月17日 1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杨秀峰/摄

  数字经济前景一片光明

  当掣肘传统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窄,数字经济开始接手下一棒;当一个经济体在传统跑道上加速放缓,数字经济赋予其“换道超车”的机会。先从纵向看,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可见,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新引擎”。再从横向看,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增速连续数年全球领先,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详细

  经过多年发展,数字经济已迈入新阶段,即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用户产品和服务、商业运营模式、产业内部格局、产业之间协作方式等都将被重构,这是数字化浪潮下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实体产业,既能够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助力,防止经济脱实向虚,提高实体产业发展的效率,帮助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我国制造业等实体产业强化核心竞争力提供推力。【详细

  《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规划》注重协同推进扩大需求与优化供给,促进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既强调从需求侧入手,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场景消费体验,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适度超前布局6G、卫星通信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又强调从供给侧发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强调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推动数字经济关键产品多元化供给,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详细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完善。《规划》指出,协调统一的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基本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数字经济安全体系进一步增强。【详细

  要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融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向实体经济加速渗透、快速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和重构价值创造模式,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详细

  此次《规划》在提出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特别强调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作用。这类企业的培育,有助于汇聚行业内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工业行业龙头企业。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会相应形成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推进数据的应用,通过数字技术使用数据来形成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及生产力提升。数据只有聚集才能产生价值,所以龙头企业在数据要素流通市场的重要性值得强调。【详细

  (以上综合光明日报、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广州日报)

  微言大义:

  @一江春水:期待生活越来越便利。

  @天天:数字经济安全防护尚待加强。

  @小林林:工业机器人将会逐步成为现代化制造工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憨憨:还得研究解决数字经济发展的监管难题。

  @我来也:有了更多机器人,以后工作岗位会少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智能大潮到来,数据是最好的“信号灯”。当一大批数字技术应用走进现实,数字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幸福的生动注脚。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下到天上……数字生产、数字生活的每一幕场景,都孕育着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如今蓝图已绘就,我们应紧抓时代发展机遇,深挖数字经济潜力,让更多人在数字化浪潮中享受发展红利。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蓝图已绘就,让人们在数字化浪潮中享受发展红利

2022-01-17 1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杨秀峰/摄

  数字经济前景一片光明

  当掣肘传统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窄,数字经济开始接手下一棒;当一个经济体在传统跑道上加速放缓,数字经济赋予其“换道超车”的机会。先从纵向看,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可见,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新引擎”。再从横向看,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增速连续数年全球领先,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详细

  经过多年发展,数字经济已迈入新阶段,即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用户产品和服务、商业运营模式、产业内部格局、产业之间协作方式等都将被重构,这是数字化浪潮下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实体产业,既能够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助力,防止经济脱实向虚,提高实体产业发展的效率,帮助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我国制造业等实体产业强化核心竞争力提供推力。【详细

  《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规划》注重协同推进扩大需求与优化供给,促进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既强调从需求侧入手,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场景消费体验,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适度超前布局6G、卫星通信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又强调从供给侧发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强调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推动数字经济关键产品多元化供给,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详细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完善。《规划》指出,协调统一的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基本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数字经济安全体系进一步增强。【详细

  要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融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向实体经济加速渗透、快速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和重构价值创造模式,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详细

  此次《规划》在提出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特别强调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作用。这类企业的培育,有助于汇聚行业内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工业行业龙头企业。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会相应形成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推进数据的应用,通过数字技术使用数据来形成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及生产力提升。数据只有聚集才能产生价值,所以龙头企业在数据要素流通市场的重要性值得强调。【详细

  (以上综合光明日报、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广州日报)

  微言大义:

  @一江春水:期待生活越来越便利。

  @天天:数字经济安全防护尚待加强。

  @小林林:工业机器人将会逐步成为现代化制造工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憨憨:还得研究解决数字经济发展的监管难题。

  @我来也:有了更多机器人,以后工作岗位会少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智能大潮到来,数据是最好的“信号灯”。当一大批数字技术应用走进现实,数字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幸福的生动注脚。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下到天上……数字生产、数字生活的每一幕场景,都孕育着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如今蓝图已绘就,我们应紧抓时代发展机遇,深挖数字经济潜力,让更多人在数字化浪潮中享受发展红利。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