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供给约束堵点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2021年12月13日 17: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打通供给约束堵点,需要对症下药。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应用。二是构筑稳固而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三是优化制度供给,激发创新活力。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李景录/摄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这为明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指明了方向。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求供需两端适配。近年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就总体而言,供给结构的调整升级仍赶不上需求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从需求端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有效支撑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从供给端看,则存在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突破供给约束,进一步提升供需适配性,关键要打通供给约束堵点。

  供给约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升级的前提是技术升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直接制约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提升。二是产业基础能力不强。我国在许多基础领域还没有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对进一步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形成了制约。三是制度创新供给不足。从制造经济走向创新经济,更要在制度上创新,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市场瞬息万变,制度必须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而供给导向政策的不足,容易造成创新资源的错配,导致市场主体的主动性不强,从而影响供需两端的适配性。

  打通供给约束堵点,需要对症下药。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聚焦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等领域,深入研究攻关,补齐短板弱项,努力在“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实现新突破。要注重市场引领,不断提高新技术的渗透性,促使供需良性互动。

  二是构筑稳固而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力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大、体系相对完整、集成能力强、人力资源丰富、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强基的战略地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

  三是优化制度供给,激发创新活力。不仅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创新,更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土地、财税、金融、政府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以制度创新带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总体来说,要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打通双循环机制方面的堵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注重需求侧管理 推动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效协同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打通供给约束堵点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2021-12-13 17: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