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用好用足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2021年11月28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含金量”充足的惠企政策,为中小企业送上了一份“大礼包”。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底气,既要有“雪中送炭”的帮扶,也离不开“添砖加瓦”的培育。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工作,企业在逆境中寻找机遇,把各种政策用好用足,政策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高兴贵/摄

  寒冷的冬日,唯暖阳不可辜负。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近期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用电保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全面压实责任等9条具体措施。

  这些“含金量”充足的惠企政策,为中小企业送上了一份“大礼包”。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拳头产品”,很多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甚至在全球也是佼佼者。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81家首批上市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因素影响,一些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这时候,解决实际问题最为迫切。不论是“深入落实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还是“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企业,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抑或“保障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通知》中所要求这些政策举措都将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当然,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底气,既要有“雪中送炭”的帮扶,也离不开“添砖加瓦”的培育。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前者以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后者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为目标,这两个文件与《通知》一起形成了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组合拳”。值得一提的是,鼓励“专精特新”,需要厚植创新沃土,拥有包容创新之心。为此,全社会还应当提高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宽容度,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让更多的企业家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以独门绝技拓展市场空间。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好政策能否给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关键还得看落实。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工作,企业在逆境中寻找机遇,把各种政策用好用足,政策效率就会大大提升。(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形成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用好用足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2021-11-28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含金量”充足的惠企政策,为中小企业送上了一份“大礼包”。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底气,既要有“雪中送炭”的帮扶,也离不开“添砖加瓦”的培育。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工作,企业在逆境中寻找机遇,把各种政策用好用足,政策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高兴贵/摄

  寒冷的冬日,唯暖阳不可辜负。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近期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推动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加强用电保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全面压实责任等9条具体措施。

  这些“含金量”充足的惠企政策,为中小企业送上了一份“大礼包”。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拳头产品”,很多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甚至在全球也是佼佼者。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到1.5亿户,其中企业4600万户,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81家首批上市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部分地区停电限电等因素影响,一些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这时候,解决实际问题最为迫切。不论是“深入落实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还是“加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企业,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抑或“保障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通知》中所要求这些政策举措都将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当然,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底气,既要有“雪中送炭”的帮扶,也离不开“添砖加瓦”的培育。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前者以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后者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为目标,这两个文件与《通知》一起形成了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组合拳”。值得一提的是,鼓励“专精特新”,需要厚植创新沃土,拥有包容创新之心。为此,全社会还应当提高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宽容度,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让更多的企业家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以独门绝技拓展市场空间。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好政策能否给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关键还得看落实。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工作,企业在逆境中寻找机遇,把各种政策用好用足,政策效率就会大大提升。(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形成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