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开发商不卖房,靠什么赚钱?最近,参与完30多场大中小型房企中期业绩说明会后,笔者不禁有此一问。原因无他,一是开发主业增速放缓,天花板压顶,单纯依靠借债扩规模的路越走越窄;二是头部优等生亦无法逃离利润下滑窘境,比如万科13年来首次出现中期净利下降,需第二增长曲线修补利润。
当然,开发商不搞开发,或许就该改名发展商了。
恰恰,在笔者看来,以发展商逻辑发展的时代确实来了。仅靠复制“买地-盖房-卖房”一锤子买卖那一套行不通了。过去的房地产是一场百米冲刺,借债卖房滚规模可变头部。未来的房地产则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发展商的长期主义理念,结合数字化浪潮,创造新生态。
可喜的是,有想法的房企早有准备。三、四年前,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次更名潮。比如,龙湖地产更名龙湖集团,保利地产更名保利发展……背后都是加码非房开业务,希望摆脱资本市场对开发业务估值低的印象。
几番尝试,围绕房子去拓展多元化业务,成为向发展商转型的主流思路。比如,商业运营、代建、物管、产业发展等过去开发主业的附属品,如今都变身“香饽饽”,或者利润超过主业,或者是子上市平台。这些,都是马拉松赛道上的业务,靠长期运营拿稳定现金流。
据克而瑞统计,97%的百强房企均已布局非地产开发业务,重视程度和投入规模都远胜以往。有些房企更是提出“开发+服务”双千亿元新格局的目标。
不难看出,一是开发这艘大船在慢慢搁浅,正被拆分成专业化更强的许多小船;二是行业进入马拉松模式,需在业务菜单上增加长期主义菜色,培育高毛利业务,资本市场才能给予回馈;三是存量时代下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升级,商业模式不能落后于需求,在全面竞争时代,房企要靠服务引擎致胜。
但不变的是创新,低创新商业模式下的激烈竞争才叫作内卷,房企要尝试摆脱联想的贸工技路线,选择华为这条正确而艰难的研发之路,以长期主义站上马拉松赛道,淬炼永续经营能力,成为居民美好生活的服务商,助力城市换新颜!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