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余震未了 转型才有出路

2021年08月11日 15: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非转不可,不转不行。禁止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进行资本化运作,不得利用节假日、双休日与寒暑假进行学科类培训,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要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若想留在校外培训行业,“转”已是大势所趋。

  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路在何方?

  校外培训机构过去的商业模式是一边制造焦虑,一边治疗焦虑,本身就不值得提倡。长远一点想,家长虽然舍得为学科类培训花钱,但盯着家长钱包的对手也多,诱人的“糍粑”吃起来烫嘴得很。若能挣脱恶性竞争的死海,找到消费者需要、市场又没有供给的新服务,也许又是一片蓝海。可是,蓝海到底在哪里?每个机构的积累、资源、特长不一样,所处地域也不一样,很难有统一答案,更加考验机构的决心和智慧。【详细

  必须承认,转型并不容易,要面临巨大风险,要面临或长或短的阵痛。就以基础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转向素质教育、学前教育或成人教育,每一个都空间广阔,每一个也将面临巨大竞争。

  转型,最难的是什么?或许是思维。毋庸置疑,基础教育校外培训迎来强监管,正是对过往乱象的整治、纠偏。乱从何来?运营思维。近年来,大量校外培训机构视贩卖教育焦虑为生财之道,以“为了孩子”之名行资本逐利之实,跑马圈地,煽风点火。教育培训,必须做教育,而非做生意;必须是良心行业而非逐利的产业,应该健康发展而非无序竞争。纠偏,就是要回归教育初心,把教育培训拉回到公共服务属性,把市场思维更换为教育思维。【详细

  被裁员的培训教师何去何从?

  从严监管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尤其是禁止进行资本化运作,必然会导致大批校外培训机构因无法生存而必须转型或者退出。也就会出现培训机构大裁员,与培训教师失业。

  这些失业的教师,怎么再就业?这也是落实“双减意见”,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时,缺乏对培训需求的有力疏导,家长仍旧有培训需求,那么,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的学科培训被禁止后,家长就可能采取请家教上门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培训。请那些原来在培训机构任教、家长满意度比较高的教师上门,就是家长的选择之一。对于这类“个体上门家教”培训,监管部门是很难治理的。有人称,可以发动邻居举报来治理这类上门家教,那家长换一个方式,请住家保姆总可以吧?【详细

  眼下,体育培训热、少儿编程热已引起不少担忧。接下来,培训机构变更赛道、争相涌入——倘若思维不变、“玩法”依旧,又将演变成怎样的局面?【详细

  如何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培训需求?

  叫停了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的学科培训之后,这些培训需求怎么消化?目前看来,会有两个正规“出口”。一个是学校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提高质量,并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另一个是学校和社区的假期托管服务。但是,学校和社区会像机构那样投入、重视课后服务与托管服务吗?【详细

  开学在即,面对“双减”,学校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建议:一要切实做好政策的宣传。二是切实执行到位。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对教师的引导、监督工作,促使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走向正轨、科学的良性循环,彻底摒弃随心所欲、重复低效、瞒天过海的布置模式。第三,每一位教师都要切实落实好课堂教学,做到应教尽教。还有,学校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评价唯一标准,要注重对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详细

  “双减”要切实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必须在抓培训供给侧治理的同时,狠抓培训需求侧治理。在这方面,某种程度说,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应该向培训机构学习。没有积极有效的需求侧治理,将很难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家庭的焦虑。【详细

  微言大义:

  @夏至日悠长:学校现在的很多作业都是布置给家长的,孩子学得怎么样,家长自己操心。

  @KURLTHY梨汁:感觉更不敢生娃了,怕付不起一对一家教的费用。

  @董劲光-Jerry:教育根本就不应该成为一门生意。

  @韩卫明:培训班背后是亿万家长的教育焦虑,政策出得很好,也期盼有后续。

  @Fiona:现在的问题是,主管部门让大家安心就坐,但还有很多人不甘心,非得站着看戏,搞得大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双减”震慑之下,几家欢喜几家愁。无论教培机构、从业人员,还是习惯了“鸡娃”的家长,现在都面临转折。诚然,一时转变很难,但是不破不立,只有祛除校外培训的顽瘴痼疾,才能拥有健康的教育环境,促使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初衷,避免学生和家长被“内卷”所困。当然,接下来,学校、社会等要切实履行好教育职责,缓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长期来说,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我们的目标。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双减”余震未了 转型才有出路

2021-08-11 15: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