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化”被叫停的学科培训需求?

2021年08月11日 07:01   来源:羊城晚报   熊丙奇

  8月3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坚决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对标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要求全省各地坚决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这意味着对广东众多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者而言,另一只靴子也终于落下来了:可能引发焦虑的宣传已被明确禁止,野蛮生长的行业终将被纳入规范。

  具体落实“双减意见”,当下面临两大问题:其一,学校教育如何满足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其二,在校外培训机构转型、退出中被裁员的培训教师何去何从?

  据报道,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先后参与了学某某、新某某、龙某教育、卓某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应聘,深入这些校外培训机构,亲历了其高效的标准化教师培训,也目睹了培训机构教师日益“内卷”的生存竞争。这一报道为治理校外学科培训机构提供了一个视角:虽然校外学科培训一直被诟病刺激教育焦虑,存在“虚假宣传”“包装名师”等问题,但是,机构之所以能吸引家长花钱报班,毕竟还有其“可取之处”,诸如抓教师培训、抓教学研发、抓“赛课”“磨课”。因为他们是靠市场竞争获得生存,如果家长和学生普遍对教师授课质量不满,也不可能发展壮大。

  问题随之而来,叫停了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的学科培训之后,这些培训需求怎么消化?目前看来,会有两个正规“出口”。一个是学校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提高质量,并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另一个是学校和社区的假期托管服务。但是,学校和社区会像机构那样投入、重视课后服务与托管服务吗?如果家长认为课后服务、托管服务,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可能出现两个走向——

  一个走向是,在平时学习期间,对学科培训机构的培训需求增加,家长会“以脚投票”选择周一到周五进行学科培训的机构。下午三点半(或四点)一下课,就接孩子去培训机构,一直学到晚上八点。同时,由于机构减少,培训机构的经营成本增加,周一到周五的培训价格提高,剩下来的培训机构会以“平时学科培训+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非学科培训”混合模式经营。

  由于“双减意见”要求学科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禁止进行资本化运作,因此,在落实“双减意见”后,资本不会再进入学科培训领域,但是,中小规模的培训机构还会存在。非营利性只是要求机构举办者不得占股份、分红,但却可以收较高的学费,管理者和员工可以根据经营情况获得高薪。

  值得注意的是,“双减”并不是要关停所有学科培训机构,只是让学科培训机构回到其应该有的定位上,不要刺激教育焦虑。但很显然,除了严格控制学科培训机构的经营时间外,还必须提高学校教育以及课后服务的质量,才能有效疏导在学生平时学习期间,家长对校外学科培训的需求。

  另一个走向是,从校外培训机构退出的教师,“转型”做家教或开展地下培训。从严监管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尤其是禁止进行资本化运作,必然会导致大批校外培训机构因无法生存而必须转型或者退出。也就会出现培训机构大裁员,与培训教师失业。

  这些失业的教师,怎么再就业?这也是落实“双减意见”,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时,缺乏对培训需求的有力疏导,家长仍旧有培训需求,那么,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的学科培训被禁止后,家长就可能采取请家教上门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培训。请那些原来在培训机构任教、家长满意度比较高的教师上门,就是家长的选择之一。对于这类“个体上门家教”培训,监管部门是很难治理的。有人称,可以发动邻居举报来治理这类上门家教,那家长换一个方式,请住家保姆总可以吧?

  如果“双减”出现这两个走向,表明在疏导家长的培训需求方面乏力。“双减”要切实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必须在抓培训供给侧治理的同时,狠抓培训需求侧治理。在这方面,某种程度说,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应该向培训机构学习。没有积极有效的需求侧治理,将很难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家庭的焦虑。

  (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如何“消化”被叫停的学科培训需求?

2021-08-11 07:01 来源:羊城晚报 熊丙奇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