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打造具有“国际范儿”的消费中心城市

2021年07月24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始终要依靠实力说话。这次之所以选择“四直辖市+一省会城市”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发阵容”,瞄准的正是它们“国际范儿”和“消费力”的特点。

  商务部19日公布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榜上有名。

  说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少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具有“国际范儿”的巴黎、纽约和伦敦等城市。这些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城市风光,还带动当地形成了繁荣活跃的消费商圈,成为享誉世界的“购物天堂”。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人们品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对标“国际”,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让消费者更好地“买买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更是促进高品质服务升级、引领消费潮流风尚的迫切要求。

  其实,此前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已经提出中国将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此同时,除了京沪穗等一线城市积极抢抓机遇,不少具有相当消费实力的二线城市也纷纷表示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各地的踊跃性如此之强呢?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集聚更多优质的消费资源,提升当地消费服务品质,推动消费融合创新,形成自我展示的新平台,打造城市综合竞争力。另外,我国很多优质本土品牌缺乏高规格的展示平台,而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提高这些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中高端消费红利,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

  当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始终要依靠实力说话。这次之所以选择“四直辖市+一省会城市”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发阵容”,瞄准的正是它们“国际范儿”和“消费力”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首发阵容”中的五个城市具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新型消费服务的能力,而且这些城市引进的国际品牌、产品、服务较为全面,具有更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此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能力,特别是要具备充足的消费基础,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这几个城市的消费规模以及消费增速都保持在全国前列,同时还是周边辐射区域的消费中心,具有更强的资源集聚能力和消费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城市在消费供给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在“复合型”消费服务发展方面仍有待提高,离“国际范儿”的“消费中心”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仍需进一步培育本土品牌,全力打造消费升级新高地,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吸引带动能力,引领消费潮流风尚。要聚焦“国际范儿”,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更高品质商品、服务,高标准推进国际商圈建设,从而更好地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目光,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中心,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如何“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消费潜力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打造具有“国际范儿”的消费中心城市

2021-07-24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始终要依靠实力说话。这次之所以选择“四直辖市+一省会城市”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发阵容”,瞄准的正是它们“国际范儿”和“消费力”的特点。

  商务部19日公布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榜上有名。

  说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少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具有“国际范儿”的巴黎、纽约和伦敦等城市。这些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城市风光,还带动当地形成了繁荣活跃的消费商圈,成为享誉世界的“购物天堂”。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人们品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对标“国际”,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让消费者更好地“买买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更是促进高品质服务升级、引领消费潮流风尚的迫切要求。

  其实,此前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已经提出中国将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此同时,除了京沪穗等一线城市积极抢抓机遇,不少具有相当消费实力的二线城市也纷纷表示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各地的踊跃性如此之强呢?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集聚更多优质的消费资源,提升当地消费服务品质,推动消费融合创新,形成自我展示的新平台,打造城市综合竞争力。另外,我国很多优质本土品牌缺乏高规格的展示平台,而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提高这些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中高端消费红利,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

  当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始终要依靠实力说话。这次之所以选择“四直辖市+一省会城市”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发阵容”,瞄准的正是它们“国际范儿”和“消费力”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首发阵容”中的五个城市具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新型消费服务的能力,而且这些城市引进的国际品牌、产品、服务较为全面,具有更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此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能力,特别是要具备充足的消费基础,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这几个城市的消费规模以及消费增速都保持在全国前列,同时还是周边辐射区域的消费中心,具有更强的资源集聚能力和消费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城市在消费供给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在“复合型”消费服务发展方面仍有待提高,离“国际范儿”的“消费中心”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仍需进一步培育本土品牌,全力打造消费升级新高地,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吸引带动能力,引领消费潮流风尚。要聚焦“国际范儿”,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更高品质商品、服务,高标准推进国际商圈建设,从而更好地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目光,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中心,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如何“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消费潜力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