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众多网友。据报道,论文作者黄国平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现就职于某知名互联网公司。
黄国平的故事催人奋进
从大巴山深处的炬光乡走到大寅镇,从仪陇县走到绵阳市,从重庆的西南大学走到中科院自动化所……透过黄国平朴实无华的文字,人们“看到”这位“从大山走出来”的青年承受的少年丧亲之痛、经历的贫穷困顿之苦、背负的自尊心受挫之辱,不禁暗暗为之动容。所幸的是,一路过来,尽管吃尽了苦头,“记不清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但他最终挺了过来,完成了命运的逆袭。这样的结局,令人欣喜。
通常来讲,博士毕业论文致谢部分往往会表达对学校、师长、亲人的感谢。这篇《致谢》感谢的到底是什么?感谢的不是贫穷——贫穷本身不值得感谢,而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生活态度;感谢的不是苦难——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感谢的不是命运——命运本身并不是决定因素,而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进取规律。【详细】
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寥寥几句,道出了读书人的艰辛,也更显“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宝贵。在知识这一力量的长期作用下,山坳穷学生蜕变为计算机博士,身份的华丽转变是对坚持学习的馈赠,更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有力回击。上清北等名校也许不能改变一生,但没有知识一定不能改变命运。当我们对刻苦读书抱有太多抵触情绪时,不妨多将目光投向这篇致谢。【详细】
曾有一段时间,“寒门难出贵子”之说喧嚣一时。然而,从王心仪到黄国平,这些能够彰显时代底色的故事,让人们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寒门”完全可以出“贵子”——在遭遇艰难困苦时,保持信念,奋力拼搏,才会博得命运女神的眷顾。【详细】
更大力度实现教育公平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广大农村地区,确实不是所有贫寒学子都像黄国平一样幸运,能够有幸看到“山顶的风景”。他成功了,所以他的奋斗故事才被大家看见,这其实也算一种“幸存者偏差”。还有很多与他家境类似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辍学失学,被困在并不如意的人生之中。他们的人生困境,不应该被忽略。
这也提醒有关部门,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依然任重道远。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有关部门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更公平的教育环境,让寒门学子不至于“掉队”,让他们也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详细】
微言大义:
@黄国平: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就叫我小米:知识改变命运,努力不会白费。
@济清河浊:感恩的心。
@一九一冉:读书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的出路,加油吧。
@宁de养乐多:奋斗终究会有收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篇博士论文致谢引发广泛共鸣,人生多舛,但作者直面苦难,逆境拼搏,鼓舞人心,有力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除了对奋斗者的敬佩外,我们也要看到寒门学子逆袭的不易。接下来,期待有关部门能继续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让每个人,不论出身、地域,只要努力,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