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总书记点出的“顽瘴痼疾”如何破解?

2021年03月08日 10: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两会热评】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教育改革的矛盾就在于如何平衡好公平与效率。只有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才能让每个孩子更好地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长大后回忆起童年,只有上不完的培训班。

  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3月7日《人民日报》)

  总书记真是把家长们的心理看准了、点透了!

  今年春节期间,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里面有句台词感人至深。酒桌上,穿越的女儿贾晓玲给妈妈李焕英“看相”,告诉她,未来她的女儿学习优秀、工作好、赚得多。而妈妈却说:“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健康快乐就行”,这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最初的期盼。可现实是,有多少选择“快乐教育”的父母,在孩子升学时被冷水浇头。每逢节假日,很多家长不得不带着孩子奔波在各个补习班之间,家长苦、孩子累,与“健康快乐”的愿望相去甚远。

  说起校外培训的“顽瘴痼疾”,很多家长都是一把“辛酸泪”。“今天补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辅导班广告的狂轰滥炸下,家长们很难保持“佛系”,往往只能无奈地被裹挟其中。“为了孩子的学习,该花的钱都花了,不管将来怎么样,至少不落埋怨。”这样的心态甚至在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更有很多家长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砸钱给孩子报培训班。这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为什么校外培训的“顽瘴痼疾”那么难治呢?一方面缘于一些校外培训机构钻监管漏洞,唯利是图,违背了教育初衷,比如借广告过度制造教育竞争焦虑、违规进行超前补习等。另一方面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教育评价体系没有被彻底打破,高考“指挥棒”下,学业成绩无法绕开。同时,教育体系之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人们纷纷希望通过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尤其是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高科技公司等,进而获得较高的收入或稳定的福利待遇。

  只是带着极强功利目的,一窝蜂、攀比式地涌入各类辅导班,上演的依然是“拼爹”的戏码,人为加剧“内卷”、剥夺孩子童年欢乐,进一步扩大了不同家庭条件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影响,并不能实现“超前跑”的愿望。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家长担心孩子落后的心理,广设课程、焦虑营销、恶性竞争,师资不对版、退费难、卷款跑路等也时有发生,搞得市场上乌烟瘴气,“课外辅导”被严重异化。

  应该说,近几年,规范校外培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已成社会共识,也是相关部门的鲜明工作导向。从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到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再到2020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和培训合同示范文本,一项项举措有力整治了不少突出问题,净化了行业生态,有效保障家长和学生权益。

  但是转变家长和学生观念、促进教育均衡,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育改革的矛盾就在于如何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短期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长远地看,还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比如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让更多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教师更多的个性化辅导。

  顽疾虽然难改,但每一次努力,都让我们距离美好目标又近了一些。总书记的亲自关注,更让我们增添了信心。只有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才能让每个孩子更好地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长大后回忆起童年,只有上不完的培训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对疫情之下培训机构乱象不能纵容

     教育机构频跑路,培训市场亟待规范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总书记点出的“顽瘴痼疾”如何破解?

2021-03-08 10: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