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上学进入第四周,各类社会机构的春季网课也已运行了一周多的时间。在各大平台纷纷从线下转战线上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发现摆在面前的是一场不等价交换。而汹涌袭来的海量网课中,也有一些违规苗头正趁乱滋长。(3月10日《北京晚报》)
借助媒体报道,疫情期间培训机构乱象主要有,直接把线下课程转成线上课程,而在告知授课形式改变时,并未提供任何增加课时或减免费用的选择;收费时间跨度过长的情况普遍存在,并且违规收费仍存;还有的培训机构未按要求做好公示,比如找不到实际授课教师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历等具体信息等等。
疫情之下培训机构乱象,根本上而言是这些培训机构无视消费者权益与利益。比如,前述提到的强行转到线上,但却无视其中差价,这是明显的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诚如有的消费者表示,“一节线下课只能兑换一节线上课,这就是变相涨价啊!”当然,还有就是无法保障的教学质量,因为很多线下机构之前根本没有线上教育经验。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培训机构乱象给听课学生带来的伤害。比如,教育部等六部门去年7月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线上培训应当根据学生年龄、年级合理设置课程培训时长,每节课持续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而有的一节课居然长达120分钟,显然会给听课学生带来伤害。
对于上述现象不能纵容。以课程时长超标为例,笔者以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和培训机构进行反映,以确保孩子线上学习时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反映,毕竟,不科学合理的课程培训时长,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对此绝不能大意。再者,除去关注培训时长,对于培训内容也应严格把关,谨防抢跑培训的出现。
同时,监管部门对培训机构乱象不能放任。对于消费者反映的直接把线下课程转成线上课程而“变相涨价”现象,还有就是收费时间跨度过长等,当给予重视。比如,根据规定,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所以,对违反者当有相应的监管及惩治措施跟进。
另外,从培训机构角度来讲,应依法诚信行事。比如,根据上述《意见》校外线上培训平台应当具备护眼功能和家长监管功能。所以,培训机构即便从线下转为线上,也应该做好充足准备,尤须应确保内容健康、时长适宜、师资合格、信息安全、经营规范。既要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利益,又应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