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发挥“风向标”作用

2020年12月29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要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

  当前,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各地探索实践阶段。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要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大胆闯、大胆试,逐步探索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总的来看,应当遵循以下总体思路: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各个地方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通过科学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应刀刃向内坚决破除体制机制的阻碍,打破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向和总体进程。

  制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驱动的思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但整体创新能力依然不强。随着以往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难以为继,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新时代发展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中,应当尤其注重设置与创新相关的指标,并提高其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比重。特别是对于一线城市,人才资源密集,信息流、资金流比较丰富,更应该加强创新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制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要有大局观,要打破“只顾自家一亩三分地”“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狭隘发展思维。在“双循环”格局下,要注重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促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好国家区域发展的有关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确保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方针政策在各个地方落地生根、见实生效,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各地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有显著差异,因此在设置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时,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整齐划一齐步走”。要科学合理确定发展考核指标数值,注重与原有区域经济、产业政策考核体系的对接,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总体格局。资源承载能力强、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资源集聚和价值创造作用。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要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分类精准施策。

  制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要善于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问题,要有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在设置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时,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考核指标体系设置的重要遵循。应将降低碳排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污染预防治理等生态环境方面的规范和要求转化为考核指标,注重从根本上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硬约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不过,从脱贫到富裕还有很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继续团结奋进、一代接着一代干。因此,要分阶段设置好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资源均等化、发展机会均等化等方面的发展考核指标,引导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更多投入,从根本上拓宽困难群众和贫困人口的发展出路,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有效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作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聂洋)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要坚持六个原则

     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探索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发挥“风向标”作用

2020-12-29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