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啃小族” 还孩子正常成长“空间”

2020年12月04日 14: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如今在各大视频平台上,儿童类账号备受欢迎。萌娃们在镜头下或反差或乖萌的表演,成功吸引了大批“云养娃”的网友。儿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过成年人早已不是秘密,甚至有博主通过发布孩子的短视频,月收入就超过15万。不知不觉间,“啃小族”在悄然流行。 

  警惕家长为了流量“啃小” 

  其实,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国外的视频网站上,一位9岁美国男孩靠着玩具评测,就能获得千万元收入,成为当年收入最高的博主。另一位7岁的韩国儿童博主宝蓝,同样靠发布玩具评测和儿童短剧积累了4000万粉丝,许多作品播放量过亿。

  这些可能话都说不利索的萌娃,却创下了一个个让大人都瞠目结舌的纪录,惹来争议无可厚非,但比争议来得更猛烈的是出现盲目效仿,一些家长开始为流量“啃小”,这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详细

  利用萌娃吸引流量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网红”的兴盛,是科技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给大众文化带来了蓬勃生机,但的确也侵蚀着部分儿童的正常生活。毕竟未成年人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正确的三观带入歧途。越来越多突然爆红的网红,让孩子们认为靠抖音快手可以轻松挣钱,那干嘛还要读书呢?网红的高收益与低支出,让一小部分孩子心中萌生了“上学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网红”的想法,以为让自己快乐的东西其实很容易得到,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对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有害的。【详细

  小网红具有如此大的吸金能力,背后的推手是父母。一些家长在利益的驱动下,将未成年的孩子当成赚钱工具。为了吸引人气,不惜过度“开发”孩子。有的家长将成人思维植入孩子的行为,打着童言无忌的幌子博观众开心;有的家长给孩子做好脚本,通过“诅咒父母”的方式来获得粉丝的红心和留言;有的家长逼迫孩子停下学业,在各种线上线下的商业活动中穿梭;甚至有的家长突破道德底线,让孩子从事低俗表演,传播“少儿不宜”的内容。【详细

  从目前来看,这种利用萌娃吸引流量的方式是否合理,还值得商榷。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物化”利用孩子的行为,很容易会失控,而当局者还往往不自知。如前不久,3岁女孩佩琪被父母喂到70斤当吃播的新闻备受关注。虽然其父母声称女孩是自己愿意吃,“总不能不让她吃吧”,强调只是拍下孩子“胃口好”的视频。但为她提供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人是谁?当镜头前的小女孩表示已经吃不下时,鼓励她再吃一点的,又是谁?当播放量、互动量和收入直接挂钩时,家长拍视频的初衷可能就不再单纯了。无论如何,孩子不应成为大人谋利的工具。所谓的“萌”,也不是一件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商品。【详细

  保护未成年人“网红”需把握合理的度

  总而言之,未成年人网红被过度开发,违背未成年人成长发育规律,阻碍其融入现实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则需要把握一个合理的度。这个度就是过程中注重对青少年的各项能力提升,监护人不能被利益驱使,淡化功利观念,把握住大方向不动摇。儿童当“网红”勿需视为洪水猛兽,但千万要注意适度。【详细

  面对那些对流量嗷嗷待哺的家长,谁来保护萌娃们说“不”的权利呢?当前,关于萌娃当博主的商业行为,在法律上仍是一片空白;如何判断界定是否涉及童工问题,还存在模糊边界。对此,相应的法律规范、企业责任应尽快补上,为保护儿童权益打上制度补丁。别让那些被金钱蒙蔽双眼的家长“啃小”又“坑小”。【详细

  微言大义: 

  @诗和远方:不是规定未满16岁不能直播吗?未成年人应该以读书为重,有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当“网红”,不要急于一时。

  @紫金桥:直播年龄不必一刀切,需要禁止的是不良直播内容。

  @醉中仙:这么小不好好上学,有时间完成基本义务教育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创作的低门槛让网络播主越发低龄,流量变现的效应更是让部分家长红了眼,打起了“啃小”的主意。对孩子来说,未成年时期是家庭教育的黄金阶段,但有些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利用”孩子直播可以赚取高额收入,却不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为人父母都应谨记,孩子不应被过度“开发”,还给孩子正常的成长和发展“空间”比赚钱重要得多。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警惕“啃小族” 还孩子正常成长“空间”

2020-12-04 14: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