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要使文物保护真正跟上形势发展,必须加强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市县文物保护队伍建设。通过机制创新为基层文保机构增编,既缓解了市县机构改革中编制缺失的问题,也稳定了基层文保队伍,让基层文保人员能够安心成为文物保护的中坚力量。
近日,接连几条消息引起了文博界的广泛关注,一个是7月6日,山西省为11个地市和部分县市区文物系统队伍核增129名行政编制。另一个是7月13日,甘肃省为文博机构增编188名。7月24日,河北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增加48名事业编制。
有网友说,这是加强文物队伍建设的实招,也是文博人的喜讯。
这几年,我国文物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文物保护离不开基层文物部门和人员的努力,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力量的薄弱也是文博人的痛点。
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达76万多处,其中绝大多数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在市县级别的管辖区域内,可见基层文物保护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据2018年统计数据,全国县市区设立独立编制的文物局有283个、人员编制数2326人;县市区文物局作为行政部门内设机构的有776个、人员编制数1362人;有的地方甚至没有文物行政编制。全国县市区一共1071个机构,除以上两个类别还有合署办公类机构12个,人员编制数23人。
和我国庞大的文物数量相比,基层文保机构和人员数量显然是差距太大。文物内设机构的缺失,文保专职人员的缺乏,造成了管理缺位,很多文物处于无人管的“真空地带”,文物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要使文物保护真正跟上形势发展,必须加强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市县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考察调研时指出“要继续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建设”。2020年5月,他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在2019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文物局局长也发出呼吁,全国各市县政府在市县行政机构改革中,结合本地实际,多关心支持基层文物管理部门和队伍建设,为文物保护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基础工作。
此次甘肃省通过机制创新,优化了编制资源配置,从而为基层文保机构增编。例如从省文旅厅现有行政空编中划转,既实现了编制总量不增,也提高了编制使用效益。又如从机构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中给简牍博物馆增加部分编制,有效保障简牍博物馆编制需求。
这种机制创新,既缓解了市县机构改革中编制缺失的问题,也稳定了基层文保队伍,让基层文保人员能够安心成为文物保护的中坚力量。当然,这次增编扩大的是行政编制,对文博行业来说,可能更需要扩大专业技术性事业编制。但无论如何,增编是好事。也希望能有更多地区创新机制体制,加大对基层文保队伍人员编制增编力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成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保护文物免在洪水中受损重在事前
为文物保护插上科技翅膀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