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降幅持续收窄,投资增速逐月加快,多项改革积极推进……今年以来,国资央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经营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勇挑重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迎难而上,率先复工复产,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生产经营逐月好转,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万亿元、净利润438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8%和37.7%,降幅均较1至5月有所收窄。其中,6月当月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双双转正。央企“期中考”成绩不俗,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图为火神山医院钢结构施工现场。(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杨乐(中建三局)/摄)
战疫情——担当有为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疫情防控中,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生力军的作用。以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为例,建筑企业夜以继日不停施工,电力企业24小时不间断供电保电,矿业企业全力筹集建设物资,石油石化企业免费提供柴油和润滑油,通信企业火速建设5G基站……国有企业团结协作,在为抗疫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能力、装备实力、系统作战合力。
“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小家服从大家、企业维护国家的大局意识,勇当先锋、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早已融入国有企业的血脉。一些国有企业从零起步、不计代价转产扩产抗疫物资,迅速提高口罩、防护服、熔喷布等产能产量;能源、粮油、医药等领域多家央企做出承诺,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全力抗击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彰显着大国重器的“顶梁柱”作用。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坚决执行国家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政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超过1200亿元,全力帮助中小企业战疫情、渡难关。比如,3家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全面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降低下游企业用能成本180亿元。此外,中央企业上半年降路费50亿元,主动为中小微企业降本减负,累计减免租金超过40亿元。
育新机——改革发力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改革是重要抓手。国资委先后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规范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登记,强化央企参股经营投资管理,夯实转向“管资本”的制度基础;“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等多项操作指引接连“出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助力改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国资央企改革开放不停步,一系列举措接连落地。
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有四个“突出”:一是突出抓落实见行动,对各项重点任务明确国企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明确的任务举措;二是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三是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有些改革任务单靠某个措施难以奏效,要综合运用多项措施,多管齐下;四是突出攻坚克难打歼灭战,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明确了目标和时限要求,在三年行动中集中力量攻坚。
相关工作正不断推开。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混改来说,下一步亦将深化。今年要深入推进已经公布的四批210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对混合所有制的企业,要尽力探索出、建立起有别于一般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将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以此打造混改政策升级版。
图为华工正源的5G光模块生产线,工人的操作实时显示在显微镜监视器屏幕上。(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邓浩/摄)
谋未来——抢抓机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原本就有很多硬仗要打,受到疫情冲击后挑战更大、任务更重。对于中央企业来说,跑好2020年“下半程”,稳投资是关键一环。为此,国务院国资委将多措并举开展中央企业的稳投资工作,在有力有序做好重大项目落实落地的同时,抢抓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机遇。
应当看到,要发挥好中央企业稳投资的重要作用,就要稳妥有序落实好全年投资计划安排。比如,7月10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旗下山西长城“智能云”工厂网信产品在太原正式下线,年产国产整机将达100万台套。当天,中国电子与山西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网信工程和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为牵引,共同打造合作平台和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网信产业、大数据产业和智能制造。
下一步,国有企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因时因势谋划,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链”带动上下游企业,抢抓机遇,引领改革创新,发挥好经济运行“稳定器”作用,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积极贡献。我们期待,国企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战“疫”中展现出的速度与效率,全面增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年巍)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深化国企改革 必须加强政策协调配套
回归国企改革初心,需找准三大突破口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