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特列宁:世界会出现全新“两极格局”吗?

2020年07月24日 07:45   来源:环球时报   德米特里·特列宁

  美国政府持续挑动跟中国的对抗,或许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变化。这种对抗已从最初的经贸和知识产权冲突,演变为覆盖疫情、香港等更多领域和议题,还进一步掺杂进南海等地缘政治和战略事务。两个世界最大国家之间互动频繁的“两极格局”正再次浮现,这无疑将给全球体系带来重大影响。

  这一切都源于本届美国政府上台后批评和放弃过去数十年来美国对中国实施的“遏制加接触”战略,转而以阻止中国崛起和强化“美国优先”的战略取而代之。现在的华盛顿执政当局认为,延续美国过去的对华政策,将会导致中国击败美国,而且是以美国惯用的那套模式,在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撑下,掌握经济、金融和科技力量。到2010年代中期的时候,情况似乎就已经明朗化了,如果不予抑制,中国将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赶超美国,并将美国远远甩在身后。这个前景,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根本无法想象。

  冷战结束1/4个多世纪后,大国对抗再次成为美国外交政策议程上的首要事项。这届美国政府不仅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还在事实上击碎了“中美国”这个显而易见的共生互利关系。短短十几年前,太平洋两岸还曾有如此多的人痴迷于这种关系。

  一个古老的规律再次被证实:如果没有安全的政治结盟关系,再紧密的经济联系也不足以防止地缘政治竞争的发生。现在的一种说法是,美国两党已就“对华政策”达成一致。

  这对中国人来说构成了冲击,他们的战略始终是在一个美国主导的体系中实现国家崛起。中国充分借助这个体系带来的优势,并且竭力避免陷入对抗和冲突。为了达成这个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北京一直都有着短期内战术妥协的准备。但现在华盛顿彻底改变了游戏。其结果是,中国的对美政策也不得不进行重新评估,以形成新的战略应对冲突现实。这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它被推动着转向全球地缘政治参与者的角色,而不再仅仅是地缘经济参与者。

  可能出现的两极格局不是20世纪美苏那样的集团对抗。美国在全球的诸多盟友,尤其欧洲国家,十分重视同中国的经济联系,也不想真正在安全上与北京对抗。这些国家依然希望得到美国保护,它们已经习惯或者沉迷于此。但同时,它们又想躲避美国在贸易和科技等议题上强加的限制。即便是与中国关系发展并不特别顺利的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希望能在地缘政治领域独立于华盛顿之外。中国的外交政策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由此得出行之有效的结论。

  俄罗斯是中国的紧密伙伴。两国在诸多国际问题上秉持一致立场。这包括尊重各方利益的整体国际秩序观,围绕一系列议题进行积极合作和友好磋商等等。中俄关系建立在既确定又灵活的基础之上。两国都可视本国国情和具体情况,自主决定追求本国利益。这已成为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典范。

  美国已然无法再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让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向着有利于它自己的方向转变。从俄罗斯的角度说,莫斯科一直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自主行事的权力,不愿成为任何人的跟班,也不愿卷入其他人的冲突中去。它自己也需要管理同美国的对抗。对于中美博弈和对抗,莫斯科寻求维系某种平衡。但平衡并不意味着等距。

  在可预见的未来,俄中关系将会更加密切,更加富有成效。这不仅仅是基于情感,更是基于现实国家利益考量。(作者DmitriTrenin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本文由王晓雄翻译)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德米特里·特列宁:世界会出现全新“两极格局”吗?

2020-07-24 07:45 来源:环球时报 德米特里·特列宁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