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做好两个“1万亿元”的必答题

2020年05月28日 10:3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

  两个“1万亿元”体现人民至上

  目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进入下半程,如何最大程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期待。我们要继续坚持人民至上,把这一理念落实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两个“1万亿元”体现的正是这一理念,它既是对冲经济社会风险的应时之举,也是稳企业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的有力之举、创新之举。【详细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国财政纾困配套措施,反映出决策层力求平衡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淡化经济增长目标、着重保民生的底线思维一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特别国债和额外赤字筹集的2万亿元资金将“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体现官方决心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详细

  资金直达基层助力“六保”“六稳”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裕民的落脚点是“民”。根据安排,这两个“1万亿元”将坐着“直通车”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也意味着,这笔资金的投向更加清晰明确、精准高效,透露出了浓浓的为民情怀和炽热的民生温度。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这两个“1万亿元”,惠的是民生,暖的是民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迎着困难上、盯着目标干,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详细

  疫情给各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加之各种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实施,不少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拉大,压力倍增,很可能影响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正常提供。而地方政府是“六保”“六稳”的责任主体,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作铺垫,可能真的难以正常运转。如此现实语境下,此次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将资金直达基层,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优化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某种角度上,这也是在为完善财政运转积累经验。【详细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赤字规模约3.7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意味着推出一个约8.5万亿元的财政政策大包,是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政策有为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短期阶段性地将赤字率提高至3.6%,有利于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真正发挥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为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提供切实保障,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详细

  2万亿元资金即将到达各地各级政府的账上,这笔钱怎么花、怎么发挥最大效益,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要对资金进行归类,明确使用方向,专款专用于“六保”“六稳”以及应对下半年不确定因素等。要做好使用规划,在资金使用时间上也要确保平衡。要加强监督审计,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防止发生浪费或转移用途等现象。【详细

  微言大义:

  @汪忧草:2万亿元直达基层,中央用心良苦。

  @伊一北北:希望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

  @大写的Roxanne:哪里可以买特别国债?支持国家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真金白银”来之不易,要精打细算、管好用好,把钱花在刀刃上、紧要处。如何让直达基层的两个“1万亿元”真正惠企利民,这是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政府必须做好这道必答题。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两会热评】做好两个“1万亿元”的必答题

2020-05-28 10:3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