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冀:如何提高家庭金融安全性?

2020年05月18日 09:04   来源:北京日报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指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已取得良好开局,但金融风险正在呈现新的特点并逐渐传导至家庭。家庭金融风险是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先行性指标,也是我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仅需要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同质性风险,还需要应对死亡、疾病、负债、资产配置不合理等异质性风险,这些风险通过现金流缺口以及偿付能力下降影响家庭金融安全。

  家庭金融安全不仅反映在家庭风险大小上,更体现在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上。长期以来,储蓄是我国家庭应对风险的主要财务工具,但储蓄还不足以应对家庭所有风险,因为我国家庭储蓄不仅要预防未来不确定性支出,如疾病、养老等,还要应对未来的确定性支出,如子女教育、购房等,因此,更应该关注家庭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即使遭受较大风险冲击,只要家庭应对能力高,就可以降低金融脆弱性程度。反之,如果家庭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即使较小风险也会造成较大影响。

  提高家庭金融安全性,需要做到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强化应对能力、引导预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家庭金融安全性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表现形式,需要做到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强化应对能力、引导预期。

  要坚守保障底线,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及制度间的衔接,提高家庭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将城镇职工最低工资制度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大病医疗纳入到一个管理体系中,既能精准化解家庭金融风险,又能避免多头管理产生的制度成本,提高家庭金融安全底线。加大社保基金的入市规模,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坚持精准扶贫,既要提高贫困家庭的收入,打赢扶贫攻坚战,又要提高贫困家庭应对风险冲击能力,避免重新陷入贫困。

  要突出重点,优化家庭收入结构。目前我国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工资性收入占比过高,这种收入结构的失衡容易形成对工资性收入的过度依赖,造成家庭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其中,工资性收入与宏观经济相关,因此毫不动摇发展经济是根本。据调查,当经济增速达到6.5%时,家庭金融风险降低20%,表明家庭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经济红利增加,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家庭金融安全性显著提高30%。但也要看到,我国家庭收入结构并不合理,家庭对工资性收入的依赖程度过大,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研究表明,收入结构的差异对家庭金融安全的提高作用不同。其中,工资性收入对家庭金融安全性的提高作用呈倒U形,当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之比达到50%时,家庭金融安全性最高。因此,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偿付能力和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在目前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情况下,提高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可以有效提高家庭金融安全性。具体而言,完善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让一部分农民放弃土地经营权后可以安心从事二、三产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而另一部分农民可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获得经营性收入。继续提高营商环境,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构建政商平台、保持信息通畅。完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让家庭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获得相对稳定资本收入。继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转移性收入的力度。

  要强化家庭应对能力,降低家庭金融风险。偿付能力反映了家庭遭受负向冲击时利用家庭流动性资产(包括储蓄和金融资产)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时间。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平均偿付能力为3年,其中,影响偿付能力最大的因素是医疗支出和负债支出。因此,一方面持有更多的保障型金融工具,如保险、稳健性基金,提高应对能力,尤其是加速保障型商业保险的税收递延试点工作,尽快覆盖全国,鼓励家庭持有更多的保障型商业保险产品,不仅能提高家庭金融安全性,也有利于增加家庭服务性消费倾向,改善消费结构,升级家庭消费;另一方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以及公租房制度,保持房价的稳定性,避免房价降幅太大造成的家庭财富损失,又可以避免房价过高带来的财务压力。

  要引导预期,将较高的风险意识转化为较理性的资产配置行为。我国家庭在面对高收益金融产品时,过分重视投资回报率,忽视潜在的风险损失,直接投资股市比例过多,偏好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这表明,尽管我国家庭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意识,但家庭金融素养不足。家庭金融素养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能综合反映家庭的金融知识库存、风险意识、应对风险及投资行为的能力,并不能靠简单的家庭受教育程度来衡量。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助于家庭做出更为合理的金融决策,避免盲目参与资本市场,提高金融决策效率。有研究表明,尽管金融知识有助于家庭了解金融产品的特点,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但持有保障型金融工具(如商业保险)以及丰富的投资经验对家庭金融风险的降低作用远远大于仅有金融理论知识的作用。因此,要加大家庭金融素养普及化、常态化和评估机制制度化,积极引导家庭间接参与资本市场,避免由于金融素养不足而面临更大直接冲击。定期开展包含家庭金融素养在内的全国或地区性的普查和跟踪调查,构建高质量的微观家庭数据库,为学术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研究基础,也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立论依据。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张冀:如何提高家庭金融安全性?

2020-05-18 09:04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