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险制度是精算偿付能力

2015年07月22日 07:25   来源:长江日报   武洁

  现有医保目录中的556种(化学药品200种、中成药356种)非处方药(OTC)将逐批次从目录中退出——尽管相关部门对于具体的退出进度和方式仍未形成最终统一意见,但“已经确定的是,在即将公布的新医保目录中,不会再增补新的OTC品种进入”。(7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

  医保剥离OTC药品,必然意味着患者使用OTC药品将变为自费,无法获得医保报销,将遭到利益受损的参保公众的反弹,也就一点也不意外。只不过,通过调整医保目录来缓解医保支付压力,也是迫不得已。

  任何保险制度其实都需要精算其偿付能力,假如年年入不敷出,游戏自然无法玩转。商业保险如此,医保也不例外。于是,当全国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比高达32%、医保资金已不堪重负,而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率超过收入增长率时,医保游戏要想继续玩下去,规则的改变其实在所难免,甚至应越快越好。

  类似的规则也同样存在于发达国家的医保体系中,不乏惯例。事实证明,这也是一柄双刃剑,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开支,但医保购买OTC的权利,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样是对处方药过度消费的遏制。以世界最大药品市场美国来看,在OTC药品上每消费1美元,为美国医疗保健体系节省6-7美元,全年为美国的医疗卫生系统节省1020亿美元不必要的耗费。

  可见,医保名录中的OTC药品,对于医保开支的整体影响究竟如何,其实仍需更为审慎精细的评估。医保入不敷出,究竟是在处方药的控费和监管上存在漏洞,还是OTC开支导致了无底洞,也更需有详实的数据佐证。否则的话,OTC退出医保之后,是抓对了救命稻草,还是会激发更多处方药消费,令医保账户更加捉襟见肘,恐怕绝非杞人忧天。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