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新基建为新消费开拓更多创新空间,创造了更多可能。新基建让新消费更有依托,新消费则让新基建更有方向,二者要协同发力、融合共进。中小企业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在新基建浪潮中顺势而上。
今年1月份以来,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基建”成为疫情期间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3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事实上,“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作为稳投资和稳增长的重要突破口,党中央决策部署已久。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云直播”受到关注,许多网友通过5G网络成为这两所医院建设过程中的“云监工”。可以说,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已渐渐融入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那么,加快新基建进度将带来哪些变化?对于新变化,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转型升级?新风口当前,又该如何迎接新挑战?
新基建为新消费开拓更多创新空间。当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开始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靠拢,比如,在线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零售等新消费业态方兴未艾。可以说,新基建为新消费创造了更多可能,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会吸引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大规模投资,不断创造新产品、新服务,继而引领新的消费文化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也不可盲目发展,新基建和新消费要同频共振。新基建是新消费的基础,将进一步广泛地、根本地提升新消费体验。新消费则为新基建指明了更多投资领域,明确清晰目标,进而提升新基建的整体效能。可以说,新基建让新消费更有依托,新消费则让新基建更有方向。因此,新基建与新消费要协同发力、融合共进。
新基建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机遇。疫情突如其来,部分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面临生死考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复工报批、设备消杀、工厂应急排班、复工供应链、出货物流管理等数字化应用,在弥补企业损失、支持企业复工、缓解裁员压力、精准控制库存、保障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相关技术可为企业提升约60%的作业效率,降低20%的人力成本,提升50%的管理效率。
数字化转型可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小企业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在新基建浪潮中顺势而上。一是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改善管理模式。二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视频平台进行直播,拓展业务生态。三是加强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网络化协作,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共享。
对企业来说,新基建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存。新基建创造了多种新型消费应用场景,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与时俱进,企业经营者也应主动作为,识变、应变、求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升级,以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同时,企业投资也必须保持理性,不可盲目追求“风口”而进行超过自身实力的投资。因此,政府部门需要紧扣企业诉求,营造适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环境,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与其他正向激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新基建,新概念更要新观念
“新基建”蕴含“中国芯”机遇
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