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消费券要解决四个问题

2020年03月21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造成了一定冲击,启用消费券这个政策工具冲减疫情影响,既惠民生又稳增长,应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要用好消费券,把好事办好,还要注意处理好这个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消费券成了一些地方提振消费的政策工具之一。济南市将推出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南京将面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3.18亿元消费券,辽宁省鼓励向大众发放惠民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浙江将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等。

  消费券不是新事物。不少西方国家都曾通过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支出,增加总需求。前些年,国内一些地方为扩大消费规模也发放过消费券。从实施效果看,消费券的确起到了增加消费、提振需求、带动增长的作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造成了一定冲击,启用消费券这个政策工具冲减疫情影响,既惠民生又稳增长,应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要用好消费券,把好事办好,还要注意处理好这个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要设计好消费券的投放方式,确保投放公平。消费券是惠民券,是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民心券。由于数量有限,很难做到人人持有、人人均等的“结果公平”。这就需要在投放方式上仔细思量,明确投放规则,做到投放的“过程公平”,既让拿到的人高兴,也要让拿不到的人信服。这才能让消费券起到聚民心、顺民意的实在效果。

  二是要选择好消费券投放产业,发挥出鼓励引导消费的作用。无论是投放几千万,还是投放几个亿,消费券本身体现的消费规模毕竟是有限的。消费券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关联消费,产生消费乘数效应,从而鼓励引导出更大规模的消费。如果说消费券是个杠杆,那么消费券所投放的产业就是支点。支点找好了,消费券就能“撬动”大规模消费,发挥好鼓励引导作用。目前各地选择的消费券投放产业大多是文旅产业。文旅产业涵盖吃、喝、玩、乐、游、购、娱等多个消费领域,并且相互关联,是个很好的消费券“支点”。此外,康养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也是可选“支点”。从短期来看,这些产业既有前向关联消费,也有后向关联消费,还会产生很大的消费乘数效应;从长期来讲,这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形成消费持久动力。

  三是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避免造成财政负担。消费券是地方政府对居民的消费补贴,因而地方政府的财力决定了消费券的投入规模。地方政府要根据自身财力投放消费券,量力而行,切不可贪多求大造成财政负担。一些财政状况不好的地方更不应盲目跟进。当然,为减少投放消费券产生的财政压力,在尊重企业意愿的前提下,政府和企业可共同承担消费券的投入成本,协商分担比例,携手发挥消费券鼓励引导消费的作用。

  四是要做好监督,防止个别消费服务提供者借机涨价。当消费券成本完全由政府承担时,消费券持有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就降低了,一些消费服务提供者可能会有提价的机会主义行为。原本100元的产品,因为有了50元的消费券,价格就提高,比如110元,120元,甚或140元。显然,提价会冲减消费券的政策效果。因而,消费券投放后,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消费券能够产生预期的良好政策效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刺激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新消费是主攻方向

     消费扩容提质适应了三方面需要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用好消费券要解决四个问题

2020-03-21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